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556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5题;共20分)1.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_国殇篡改惨绝人寰y_语缅怀振聋发聩_b遁形辱没磅_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芳馨(xng) 禁锢 众目睽睽(ku) 相形见拙B . 阴霾(mi) 影匿 广袤(mo)无垠 无与纶比C . 匀称(chn) 消释 相得益彰(zhng) 持之以恒D . 绮(q)丽 沉吟 孜孜(zh)不倦 无精打彩3. (2分)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 )A . 能否保持地球气候环境的适宜,是我们在此星球上生存繁衍的前提。B . 频繁的自然灾难不断发生,已经威胁到了全人类的发展。C . 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难道我们对此灾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D .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捍卫家园尽一份绵薄之力。4. (2分)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下列词语“友谊 团结 誓言 和谐 卓越”中选词(不少于三个),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5. (10.0分)默写填空。 (1)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_,_。(木兰诗) (4)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 (5)默写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_。_,_。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6. (1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注释】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踣:跌倒。应侯:顺应时令。(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岁苦支备 虽有少劳 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臣怪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3)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7. (5.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1)“欲去问西家”中的“问”字可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本诗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就此作具体赏析。 8.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万维钢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其实,这些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 , 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真正的职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所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有删改)(1)第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 (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B . 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C . 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D . 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9. (18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水稻生长在村庄晓寒一切好像是突如其来的。我一大清早醒来,发现水稻已经攻占了村庄最后一处空旷。它们早有预谋,没有刺探和迂回,从四面八方直接完成了包抄。就像一场力量悬殊的保卫战,等你发觉对方长驱直入,已经无力回天了。水稻统治村庄以后,取了个新名字,叫禾苗;一天之前,它们还是另一个名字,秧苗,一畦畦绿蒙蒙地浮在清水之中。此刻,它们刚刚换了地盘,矮塌塌的,叶子稀稀拉拉,背着阳光打开,又窄又短,这一片和那一片之间预留着一截距离,水的光芒从那些缝隙里泛了出来,织就一条条纵横交错秩序井然的光带。风一趟一趟地撒野,依然看不到想象中的堆涌过来的波浪。它们始终捍卫着一种近乎颓丧的姿势,仿佛稍一动弹,便是不可饶恕的僭越。只有我知道,那是用来迷惑外界的假象,水稻的骨子里是执拗的。它们争分夺秒地成长,十几天的时间,就像一把把雨伞砰砰地打开,彼此之间互相勾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浮起一蓬蓬绿烟,将田埂、土路、溪流悉数淹没。它们把农人赶到路上、家里,把牛和羊驱赶到山头、河洲的蔓草荒烟。农人乐于被如此驱赶,在土路上哼着粗俗的俚曲,狡黠在皱纹里蠕动;牛羊却不甘心自己的地盘被莫名其妙地占领,嚼着青草的间隙回头盯着水稻,长一声短一声地抗议着。稻花一直在寻找时机,它们等待得太久了,直到夜色最浓时才一声不吭地打开,细小,琐碎,挂满一身的粉尘,样子很像柳絮,但不曾像柳絮一样满世界地宣告自己的到来。它们低着头,像犯了错的孩子,那一丝香气,也被牢牢地克制。美丽、鲜艳、芬芳这些招摇的词语,不在它们的字典里。除了真正的农人,没有人在意过它们。小时候我从稻花身边经过,也不会看上一眼,因为它们实在没有吸引我看一眼的欲望。直到很久以后,我看到一张高像素拍摄放大后的稻花照片,一瞬间惊住了。洁白的花苞成串地坠着,像圆润的珠子沿着直线的轨道脆生生地移动,汇集了梅花的素雅,栀子花的饱满,这般的无懈可击。可是,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注意了这种安静之美?我们或许已经惯于被生活的浮华绚烂蒙蔽双眼,我们的审美,却已然远远落后于蚱蜢、蝴蝶、泥鳅、青蛙甚至是只在夜空出没的萤火虫。它们不像我们自以为是,直接进入事物的本质,它们懂得稻花,安于其间,守候每一朵花的生死。稻花凋谢以后,水稻进入最美的年华。安守内心,养精蓄锐,青涩,饱满,直到遍体黄透,完成生命的点睛之笔。在这片土地上,一切都忙着向阳光邀宠,在暧昧的阳光里搔首弄姿。唯有水稻,拒绝了阳光的威势和诱惑,低眉垂首,把自己交给了土地。村庄里一草一木皆是风景,但没有哪一种风景能胜过水稻。稻穗低垂,剑叶高举,如一阙唱入篱落的楚风,灵秀、质朴,是与生俱来的江南;苍凉、厚实,是对遥远中原的收罗与容纳。很多年后,我堕落成了村庄的过客,村庄却已非昔日的村庄。炊烟、牛羊、犁铧、翻耕时农人的吆喝、打稻机的喧哗、刷着石灰盖着褐瓦的泥巴屋、软绵绵的富有弹性的土路,只能结伴走进泛滥的诗歌,成为诗人的工具。诗人像驱赶牛羊一样,驱使着它们去解冻记忆,发掘哀愁。我很少做梦。有一个晚上,我做梦了,梦见水稻在村庄里彻底消失,村庄空空荡荡,沦为一片荒芜,只剩乱鸦穿空、枯叶随风。母亲在世时经常说,梦是反的。我认同母亲的话,我并不相信水稻有一天会在村庄里消失。这样一种农作物,几千年前存在于阡陌,几千年后也必定会存在于村庄。至少,它们将成为怀旧的标本,村庄的象征和救赎。(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水稻具有哪些特点? (2)第段中,“那是用来迷惑外界的假象”是指_;第段中,“这种安静之类”是指_。(3)文章第段不惜笔墨,描绘水稻“近乎颓丧”的姿势,有什么作用? (4)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5)纵观全文,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感情。 10. (5.0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傅雷家书中,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 ) A . 艺术B . 书籍C . 书法D . 网络(2)班次极少的火车,从自己的肚子里排泄出一堆堆扛着口袋的人。这些人,一下了车就向市场走去。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堆堆扛着口袋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口袋”里装着什么?三、 语言运用(55分) (共2题;共55分)11. (5.0分)结合课堂学习及下列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狼的认识及感悟。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茏,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材料四: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1875年南极狼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灭绝,1911年白狼在纽芬兰岛灭绝,1917年佛罗里达狼在北美灭绝,1920年新墨西哥狼灭绝,1948年袋狼在大洋洲灭绝,1950年喀斯喀特棕狼在北美灭绝12. (50分)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请在“细品_”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文章。要求:(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5题;共20分)1-1、2-1、3-1、4-1、5-1、5-2、5-3、5-4、5-5、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6-1、6-2、6-3、7-1、7-2、8-1、8-2、8-3、8-4、9-1、9-2、9-3、9-4、9-5、10-1、10-2、三、 语言运用(55分) (共2题;共55分)11-1、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