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544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B . 打开报纸,满纸“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云云,让人恨不得马上就掏钱。C . 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D .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2. (2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就属于新闻特写。B . 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C . 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李鸣生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也有对很多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D .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二、 书写 (共1题;共3分)3. (3分)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屋外,是皑皑的雪。我仍zhn_转反侧,不能入眠。我在静谧的夜里,默默q do_,愿我日日操劳的母亲夜夜hn_然入梦,愿我日日奔忙的父亲时时身体康健。想着,想着,便沉溺在这份美好的愿景里了。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 古诗文默写。 (1)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 (2)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人,他深深自责,在观刈麦中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_,_。 (6)山坡羊骊山怀古抒写作者对历史兴亡大彻大悟的句子是:_,_。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5. (3分)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当破冰遇到困难时,尼摩船长想到的办法是_,书中尼摩船长拯救诺第留斯号和其他人生命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在遇到_的险情时,尼摩船长_的办法,化险为夷。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6. (9分)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1)阅读材料和,简要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如此好评的原因。A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B_。C_。(2)下列活动中,不适合作为该节目内容的是( ) A . 明星小剧场演绎国宝故事B . 专家教授来解读国宝价值C . 为保护国宝进行现场募捐D . 收藏者介绍国宝流传经历(3)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你觉得是否合适,依据材料简要陈述理由。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8. (18分)文言文阅读 【甲】楚于陵子终之妻也。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日:“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日:“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可乎?”妻日:“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蚤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因。一一列女传贤明传【乙】接舆躬耕以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日:“王愿请先生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与语而去。妻从市来,日:“先生以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迹,何其深也?”接舆日:“王不知吾不肖也,欲使我治淮南,遣使者持金驷来聘。”其妻日:“得无许之平?”接舆日:“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子何恶,我许之矣。”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绩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接舆日:“吾不许也。”妻日:“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不如去之。”夫负釜甑,妻载妊器。变名易姓而远徒。莫知所之。一一列女传贤明传【注释】镒:y,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驷:s,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屦: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不肖: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电等。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甑:zng,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红器:纺织工具。(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请入与计之_岂将老丽遗之哉_夫负釜甑_(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体会于陵子终妻和接舆妻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得无许之乎?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9.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干净孙道荣工头指指身后的中年人,对他说,经理,这是我们最好的水电师傅了,姓黄。他一定能帮你修好。他看了一眼,没见过,见过也记不得,工地上成百上千的工人,他哪能都记得啊。再说,工地上的工人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连工头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他说,那好,黄师傅,我们走吧。岳父家的下水道又堵了,弄得家里水漫金山,臭气熏天。接到电话后,他赶紧让工头找个水电工,去帮他处理下。他打开了车门。黄师傅拎着一个皱巴巴的工具包,跟在他身后,犹疑地说,经理,我身上太脏,你告诉我地址,我还是自己骑车过去吧。没事,快上车,家里水管还在往外冒水呢,来不及了。他说。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的,黄师傅的脸上,全是汗水,黄师傅用手背一抹,本来又黑又灰的脸,变得更花了。他从后视镜上瞄了黄师傅一眼,一踩油门,向岳父家开去。真是越急越乱,半路上,小车的后胎爆了。他无奈地将车停靠在路边。只能打的了。可是,这条路上几乎没什么出租车,偶尔经过一辆,还是有人的。他焦急地四处张望,不远处有个公交站,他走过去一看,线路经过岳父家附近。正在这时,一辆公交车,缓缓驶了过来。他和黄师傅,一起跳上了公交车。乘客不多,还有几个空座位。他找了一个双排的空位子坐下,正犹豫着要不要喊黄师傅过来坐,黄师傅已经在他前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他松了一口气。刚才在小车里,他就闻到了黄师傅身上很重的汗馊味。随着车子的颠簸,他微微打起了盹。虽然不必像黄师傅们那样日晒雨淋,但他这个项目经理,其实也是蛮辛苦的。车子里忽然嘈杂起来。是一个大站,上车的乘客很多。车厢里骤然挤了起来。“妈妈,好挤啊。”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他寻声看过去,在他前方,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被人群挤压到座椅边,一只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倾斜的身子似乎随时会摔倒的样子。他有点迟疑,要不要站起来,给这对母女让个座。坐在前面的黄师傅,忽然站了起来,“小姑娘,你来坐吧。”小女孩的母亲看了看黄师傅,又快速瞄了一眼黄师傅坐过的座位,坚定地摇着头, “不好意思,我们马上就到了,我们不坐。”说着,一把拉住正准备往黄师傅的座位上坐的小姑娘,向后车厢挤去。黄师傅尴尬地站着,扭头看着小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向后挤去。他和黄师傅的目光,不经意地撞在一起。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到站了。下车的时候,他惊讶地看见,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还挤在车厢的过道上,她们没有下车。黄师傅拎着工具包,跟在他身后,向他岳父家走去。上楼的时候,黄师傅忽然自嘲地对他说,汗味太重了,连坐过的座位人家都不肯坐。他重重地拍拍黄师傅的肩膀,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他就让工头在工地上,建了一个淋浴池。这笔经费,预算里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公司不肯出这笔费用,他就从自己的承包奖里支出。他觉得,自己做不成什么大事,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工人,能够干净一点、体面一点地走出去。(1)结合文章,梳理经理对待黄师傅的心态变化。A_B_C惭愧D_(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分析黄师傅“难为情”的原因)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请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析题目“干净”的含义。 (4)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黄师傅”这样的人。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他们。 10. (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王澍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而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 太破旧了”,非拆不可。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为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完全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B . 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而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C .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D . 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2)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 A .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的古代建筑。B .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土房子”。C . 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D . 在城市建设中力争和乡村区别开来,形成城市独有的风格。(3)在“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中,不太符合作者观点的做法是( ) A . 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B . 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C . 在拆除旧城的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好历史建筑中的名人故居,不要让它和其它的历史建筑一起被拆除了。D . 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11. (17分)阅读春卷一文完成各题。春卷舒婷春卷的普及范围是这样狭小,只有闽南人心领神会。厦门和泉州虽同属闽南,春卷体系又有不同,一直在相互较力,裁判公婆各执一词,于是各自发展得越加精美考究。即使在厦门工作好几年的外地人,也未必能吃上正宗春卷。隆冬时节大街上小吃摊都有的卖,仿佛挺大众化的。其实萝卜与萝卜须,吃起来毕竟有很大区别。有稀客至,北方人往往包饺子待客,而南方人就做春卷吗?也不。即使上宾有如总统,春卷也不肯招之即来。首先要看季节,最好是春节前后。过了清明,许多种原材料都走味,例如海蛎已破肚,吃起来满嘴腥。第二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由于刀工要求特别细致,所以第三还要有好心情。当然不必像写诗那么虔诚,但至少不要失魂落魄到将手指头切下来。霜降以后,春卷的主力军纷纷亮相。但是,抹春卷的平底锅还未支起来;秋阳熙熙,小巷人家屋顶尚未晾出一簸簸海苔来。这时候的包菜尚有“骨”,熬不糜;红萝卜皱皱的,还未发育得皮亮心脆;海蛎还未接到春雨,不够肥嫩。总之,锣鼓渐密,帘幕欲卷,嗜春卷的人食指微动,可主角绝不苟且,只待一声嘹亮。终于翡翠般的豌豆角上市了,芫荽肥头大耳,街上抹春卷皮的小摊排起了长龙。主妇们从市场回家,倾起一边身子走路菜篮子那个重呀!五花肉切成丝炒熟;豆干切成丝炒黄;包菜、大蒜、豌豆角、红萝卜、香菇、冬笋各切成丝炒熟,拌在一起,加上鲜虾仁、海蛎、鳊鱼丝、豆干丝、肉丝,煸透,一起装在大锅里文火慢煨。这是主题,桌上还有不少文章。春卷皮也是街上买的,要摊得纸一样薄,还要柔韧,不容易破。把春卷皮摊平桌上,抹上辣椒,往一边铺张脱过水的香菜叶,撒上絮好油酥过的海苔,将上述焖菜挤出汤水堆成长形,再撒上蒜白丝、芫荽、蛋皮、贡糖末,卷起来就是春卷,初涉此道的人往往口不停地问先怎么啦再怎么啦,延误时机,菜汁渗透皮,最后溃不成卷。孩子则由于贪心,什么都多多地加,大人只好再帮垫一张皮。因此鲁迅的文章里说厦门人吃的春卷小枕头一般。曾经到一个外地驻厦门办事处去玩。那儿几个巧媳妇雄心勃勃想偷艺,要做春卷,取出纸笔,要我一一列账备料。我如数写完,她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接。再去时,她们得意洋洋留我午饭,说是今天有春卷。我一看,原来是厚厚的烙饼夹豆芽菜,想想也没错,这也叫春饼,福州式的。春卷在厦门,好比恋爱时期,面皮之嫩,如履薄冰;做工之细,犹似揣慕恋人心理;择料之精,丝毫不敢马虎,甜酸香辣莫辨,惊诧忧喜交织其中。到了泉州,进入婚娶阶段,蔬菜类炖烂是主食,虾、蛋海蛎、鳊鱼等精品却另盘装起,优越条件均陈列桌上,取舍分明,心中有数。流传到福州,已是婚后的惨淡经营,草草收兵,锅盔夹豆芽,粗饱。做春卷是闽南许多家庭的传统节目(传统闽南家庭的家务多由女性承担)小时候因为要帮忙择菜,锉萝卜丝,将大好的假期花在伺候此物真是不值,下定决心讨厌它。我大姨妈是此中高手,由她主持春卷大战,我们偷懒不得。大姨妈的“春卷情结”影响了我们,除夕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无一不是因为吃多了春卷而半夜起来灌醋揉肚子。每每发誓,轮到我当家,再不许问津春卷。不料我公公、丈夫、儿子都是死不悔改的春卷迷。今年刚刚入冬,儿子就计较着:“妈妈,今年我又大了一岁,春卷可以吃四个吧?”丈夫含蓄,只问我要不要他帮拎菜篮子。公公寡言,但春卷上桌,他的饭量增了一倍。只好重拾旧河山,把老节目传统下来。幸亏我没有女儿。可惜我没有女儿。(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2段萝卜和萝卜须的比较,形象地说明精心制作的正宗厦门春卷和小吃摊上所售的春卷有天壤之别,渗透了作者对正宗春卷的喜爱和自豪之情。B . 第4段“锣鼓渐密”“帘幕欲卷”“食指微动”等词语的运用细致地描写了大家对春卷的极度期待。而“绝不苟且”则形象地写出了豌豆角等主角千呼万唤的情态。C . 第13段把春卷比喻成旧河山,制作春卷比作老节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制作春卷在作者心目中地位之隆重。表达出作者对春卷欲罢不能的复杂情感。D . “传统”一词本是名词,而在第13段作者用作动词,一语双关,既体现了作者延续制作春卷的老节目,又暗示制作春卷是大家引以为豪的饮食传统。(2)作者第二段说,即使在厦门工作了好几年的外地人“也未必能吃上正宗春卷”。结合文章,概括其中原因。 (3)作者在文章结尾庆幸“幸亏我没有女儿”却又叹息“可惜我没有女儿”,这份感叹矛盾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正如端午的鸭蛋春酒等,舒婷笔下的春卷极富人情味,它们都是“舌尖上的感动”。有人说这份感动源于美食中凝聚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某一情感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悟。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飘零的细雨中,一把雨伞撑在了两位陌生人的头顶;朦胧的晨雾里,一位红领巾拉着盲人的拐杖走过斑马线;温暖的阳光下,朵朵鲜花悄然绽放在一簇绿叶中正是这一点一滴美的点缀,我们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请以“珍藏在我心中的美”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书写 (共1题;共3分)3-1、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4-1、4-2、4-3、4-4、4-5、4-6、4-7、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5-1、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6-1、6-2、6-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8-1、8-2、8-3、8-4、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9-1、9-2、9-3、9-4、10-1、10-2、10-3、11-1、11-2、11-3、11-4、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