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509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诗歌鉴赏 (共6题;共68分)1. (16分)阅读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一诗,完成小题。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首句中的“寂寞”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中说“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由标题中的“墓畔”一词可知应是“坟头”,为什么诗人说成“头边”? (3)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蕴含的感情最丰富,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 (11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1)请找出诗歌中的副词、介词各一个。 副词:_介词:_(2)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为“_”。 (3)根据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热爱、深爱、至爱、亲爱)_(乘、运、装、载)3. (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臧克家我爱听人家把星叫作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子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1946年8月4日午于沪(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2)诗人用“星星”象征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4.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 , 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注】吹帽:此处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玉山:即蓝田山。(1)“玉山高并两峰寒”的“寒”字用得极佳,请作简要赏析。 (2)“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中,一个“醉”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15分)回顾艾青诗选,选取诗歌中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意象,联系相关诗句,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 6. (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步十里松原郭沫若海已安眠了。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注】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湾畔。(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大海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B . 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大海的夜景。C . 这首诗写的是山水相连、天地一体的美丽的夜景。D .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夜行者的观察和感受。(2)“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既然是“沉默着”,怎么能“赞美”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几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二、 古诗鉴赏 (共23题;共207分)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王安石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8. (7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社日谢逸雨柳垂垂叶,风溪细细纹。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饮不遭田父 , 归无遗细君。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注释】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羹芹:煮芹为羹。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东皋:水畔高地。举趾:举脚,下田。(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B . 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C . 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D . 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B . 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C . 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D . 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9.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水生杜甫其一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满鹩莫漫喜:吾与汝曹眼俱明!其二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汝曹:你们,指水鸟。禁当:阻挡、拦挡。(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 (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10.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1)诗中“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的心情。 (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 11. (7分)关于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 .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出此次出行的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B . 颔联中一“随”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一“入”字,写出了船达平原旷野时江水气势之博大,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C .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把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D . 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12. (14分)古诗文阅读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夭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夭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三)虽有嘉肴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B . 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这些表现出诗人穷困痛苦的生活状况。C . 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D .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B . 其正色邪 其真无马邪(马说)C . 不知其善也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 . 鲲之大 具答之(桃花源记)(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高者挂胃长林梢 长:_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_亦若是则已矣 是:_然后能自强也 强: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选文(二)中,鹏鸟、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6)选文(三)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 13. (10分)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本词上阕描写边塞_,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_的艺术风格。(2)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B .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C .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D .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14. (1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九日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注】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作赏析。 15.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在【甲】文中,采用了“赋静景以动态”写雪景的句子是:_,_。 (2)在【甲】文中,“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的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3)【甲】文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有人认为一个“惜”字,把五位历史人物贬得一无是处,你同意鸣?说出你的理由。 (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雪景,二者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区别? 16.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代:代州。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复从戎”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B . 颔联“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C . 颈联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D . 尾联运用典故,表现作者壮志未酬。(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 .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哭悲切。C . 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D .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1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注】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1)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2)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18.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_的画面。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19. (15分)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鹳:形似鹤的水鸟。A .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B .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C .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D .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20. (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B . “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C . “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D . “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 21. (7分)阅读下面诗词,回答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面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 . 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 . 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 .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2)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22. (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宋)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1)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哪些具体景物? (2)“游人不管春将老”,有的版本将“老”字写作“尽”字,两字虽意思相近,但“老”字效果却更好。为什么? 23. (10分)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24.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注】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壮气: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2)“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5. (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字的表达效果。(2)请结合诗歌的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6. (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 .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C .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 .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7. (6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上秋居马戴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画面。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28. (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锦江思(宋)李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得鱼且斫金丝鲙 , 醉折桃花倚钓船。【注】斫:zhu,用刀或斧砍。鲙:kui,鲙鱼。(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29. (8分)结合沁园春.雪预习,完成下列各题题 (1)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下阙中的惜字以下铺叙,同上阙中的望字以下七句结构上相同;但上阙是_ 的描写,下阙是_ 的叙述;上阙是_ 中有_ ,下阙是_ 。(3)作者用遣词造句,极有分寸,同是评价古人,而意存分别,这些词语是:_。惜字统领七句,请说出惜包含哪些意味:_。 (4)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哪些含意? (6)你同意毛泽东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吗?请说明理由。 第 25 页 共 2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诗歌鉴赏 (共6题;共68分)1-1、1-2、1-3、2-1、2-2、2-3、3-1、3-2、3-3、3-4、4-1、4-2、5-1、6-1、6-2、6-3、二、 古诗鉴赏 (共23题;共207分)7-1、7-2、8-1、8-2、9-1、9-2、10-1、10-2、11-1、12-1、12-2、12-3、12-4、12-5、12-6、13-1、13-2、14-1、14-2、15-1、15-2、15-3、15-4、15-5、16-1、16-2、17-1、17-2、18-1、18-2、19-1、20-1、20-2、21-1、21-2、22-1、22-2、23-1、24-1、24-2、25-1、25-2、26-1、26-2、27-1、27-2、27-3、28-1、28-2、29-1、29-2、29-3、29-4、29-5、2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