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174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共6题;共17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余幼时即嗜学(sh) 不敢稍逾约(y) 或遇其叱咄(du)B . 无冻馁之患矣(ni) 俟其欣悦(s) 足肤皲裂而不知(jn)C . 日有廪稍之供(ln) 负箧曳屣(qi) 烨然若神人(y)D . 以乡人子谒余(ji) 以衾拥覆(jn) 有裘葛之遗(wi)2. (2分)下列词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毫不犹豫 大庭广众 刻骨铭 心根深蒂固B . 进退维谷 恼羞成怒 一拍既合 顾名思义C .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奄奄一息 轻飞漫舞D . 人情炼达 一泻千里 拖泥带水 忧心忡忡3. (2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_(迸射 迸发 迸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_(齐心协力 坚定不移 持之以恒)是关键。愿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积蓄力量,静待花开。4. (6.0分)(2011大庆)用课文原句填空。_ , 失道者寡助。(孟子)江山如此多娇,_。(毛泽东沁园春雪)_ ,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安得广厦千万间,_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 , _”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的诗句是:_ , _。5. (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虽然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其实是更深层意义上的有用。你不能否定这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吧?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1)第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6. (2分)陶行知说:“奋斗是万物之父”,请选择下列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内容加以具体阐述。 平凡的世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二、 综合性学习(7分) (共1题;共7分)7. (7.0分)为提高同学们对现代诗歌的鉴赏水平,培养大家学习现代诗歌的能力,学校开展了“叩开诗歌大门,陶冶学子情操”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学习主题“叩开诗歌大门,陶冶学子情操”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请按要求填写“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 诗歌:_作者:_推荐理由:_。(3)请为下面的诗续写两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_三、 阅读理解(共15小题,计46分) (共4题;共46分)8. (12分)阅读园林里的石峰,回答小题。 园林里的石峰阮仪三苏州园林是在城市中的构作,模仿自然的山林,“虽是人工,宛如天开”。截取山水一角,以享自然情趣。大自然很大,只得缩小比例而造就成“咫尺山林”,这是苏州园林的妙处。堆一座山,凿一个池,都是人工的作为。古人又想出搬一些天然的石头来点缀装饰园林。苏州地处太湖之滨,而太湖又出产天然美石,在苏州建造园林,要选石头,首选当然是太湖石峰。这些自然的石头来到了园林里,经过精心的布设,经过环境的美化,就成为重要的景物,造就了一处处特别的风景,成为主人们向往自然天地的化身了。主人们再把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头,加以拟人化的、诗意的提升,于是这些假山石峰就更鲜活起来。古代著名书画家米芾说过,园林里的太湖石美就美在四个字:瘦、漏、透、皱。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活、别致,具剔透的意境;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这里虽然说的是石头的造型和特质,却明明是在形容一个美丽的婀娜多姿的仙女,是在描写一朵随风飘荡变幻的云气,眼前的这块顽石也就灵动起来了。真的,你仔细地去观赏这些石峰,读懂了石头上酌题名,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思绪就会跟着石头的造型、洞孔、纹理、体态飞腾起来。留园里最著名的石峰叫“冠云峰”,人们把它看成了美女头上的云鬓,佳人正在梳理镂空的发髻,对着水镜在顾影自怜。在冠云峰前特地挖了水池,这样就有了倒影,石头上也有了水光冠云峰左右竖立了陪衬的瑞云峰和岫云峰来烘托冠云峰。这块名石布置在最主要的厅堂前面,园主人因为有这块造型别致、高大挺拔的石头而有资格孤傲,厅堂也就命名为“林泉耆硕之馆”(即俗称的鸳鸯厅)。冠云峰后面建一楼以作屏障,就命名为“冠云楼”。这里又有一块名石,正面墙上的匾额“仙苑停云”,隐喻地告诉你墙上镶嵌的一块大石板上面有二十几条游鱼和水草印痕,这是亿万年前的化石,真实的生命记录。石头上留存的远古的历史,会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这些没有生命的坚硬的石块却蕴含着深邃美妙的故事。秉承中国古人爱石的传统,苏州园林里的假山石峰不仅是园景点缀,而且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石不成园,已经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独特规则了。(选自苏州日报)(1)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妙处是什么? (3)文章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加以印证。 (5)阅读下面的链接,选文作者和叶圣陶认为石头在苏州园林中各起着怎样的作用? 【链接】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摘自叶圣陶苏州园林)9. (18.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水是故乡甜:台湾乡愁文学(背景链接)在台湾文学史上,乡愁文学历史悠久,作品丰富,是非常独特而且具有魅力的文学创作。自明清时期起,就有大量以乡愁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传世;到日据时期,台湾人民饱受侵略之苦,心中苦恋“原乡”,也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到20世纪50年代,乡愁文学又被称为“怀乡文学”或“回忆文学”,在台湾成为创作风潮,取得了巨大成就。“乡愁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乡愁情怀的抒写,在台湾这样特殊的地理、政治环境下,故乡、亲人和往事成为当时许多作家的创作源泉。(创作分类)历数台湾乡愁文学主要的创作者,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大陆去台作家,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到达海岛,而家属大部分都留在大陆,仅仅一水之隔却无法与亲人团聚,那种思念一定是刻骨铭心,他们只能借一支笔抒发自己的乡愁;二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同胞,他们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但是他们的根均在大陆,他们都期望有一天能到大陆拜祖寻根,都有领略华夏大好河山的愿望。但是海峡两岸隔绝,这些愿望都无法实现;三是从台湾到海外的作家,他们漂泊海外,深刻体会到身在异国的悲哀,他们渴望家的归依,同时系念海峡两岸的土地和亲人,其乡愁更是复杂。这些乡愁文学作家怀念故乡,眷恋祖国,回忆往事,同时还表达了追根溯源的爱国主义情怀,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名家名作)两个故乡两种乡愁,林海音城南旧事;失去的少年时代,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从“无根”到“觉醒”,於梨华傅家的儿女们;梦里不知身是客,白先勇纽约客;美味之中寄乡愁,梁实秋雅舍谈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琦君烟愁;传承世代记忆,席幕蓉时间草原;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余光中白玉苦瓜(作者心语)“於梨华青年文学奖”是祖籍宁波镇海的美藉华裔作家於梨华针对宁波市青年作家设立的一个奖项,於梨华说,“设奖就是想鼓励年轻人要有耐心,不要急着成名,写作的时候要投入百分之一百的精力,不是今天写了,明天就出名了。你有好的东西,最后总会有人发现你。多读世界名著和中国古典文学,这样才有雄厚的底子,不然的话一下子就写完了,也许你明年就被人忘记了。我30岁到50岁之间写的东西最多,那时候经历丰富,可以写得快,也可以写得多。”(文章呈现)亲情於梨华十载旅居国外,淡忘了旧日做女儿、做学生时的逍遥自在。也淡忘了旧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能淡忘,更无法摆脱的是思亲之情。不但不能摆脱,而且与日俱增。但是千里迢迢,飞出去的鸟也有了自己的窝。于是,思忆带了梦的色彩,省亲之念也似梦一般的遥远。及至梦成了真,人也喜得有些痴呆,不知是梦还是真了。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妹妹已嫁,属她自己的家,待我如客。我还失落了童稚的弟弟。因为他们皆已长大,在他们自己的天地中,找寻他们自己的爱情与梦,各自躲在他们与她们编织的网中。我试着走近他们,他们忙忙的退缩,似乎在说:“请不要罗嗦,我们已不需你的照顾。”他们怎能知道,我已对他们渴念10年。现在只要他们抛开一切,与我共聚数天,接起断了的线,与我共忆10年前,我们都还依恋在巢中的那段息息相关的手足之情。我想捉住的,只是现在,而他们则急于迎接未来。一似当年的我,拍翅飞去,毫不留恋。他们怎能知道,最温暖、最值留恋的生活,即是在双亲的身边?像两只知事的老鸟,双亲把家移到荒漠的乡下。屋外是静寂的田径,屋内草地一片,没有孩童的嬉游,也没有年轻人的脚步。草地中有一小池,池水轻泣,是唯一打破寂寥的声音。屋内挂满了照片,照片中有父亲往日的事业,今日亦成夕阳余辉,无法照亮空屋里满满的落寞。照片中有我们的童年,童年一去不返。我放下行囊,停留下来,重拾被抛下了10载的女儿的梦。白天,母亲为我劳碌,试着填满我在异国10年来被忽略的食欲;夜晚,我们对坐空屋,我带着伤感,描述旅居海外的生活,试着将它连到旧时的日子。但是在静僻的乡下,听着门外的喷池轻溅,面对双亲的落寞与安详,那串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显得遥远而陌生,以致我怀疑自己是否在陌生的世界里,消度过10年?怀疑自己曾否离开过双亲的羽翼?因为,重依膝下,我几乎恢复了当年的逍遥自在,我几乎可以将10年像一张日历似的断然撕去而完全忘却。但也仅是几乎而已。重聚后,是狂欢;狂欢后,是细细的喜悦;喜悦后面则是黎明一般的宁静。宁静中,我观察,并感受,一切都与以往不同。母亲难免悬念在巢外飞翔的群鸟,父亲常忆昔日的豪情壮志而悒然,而我亦无法不缅怀未被携同的情慷。因此,寂寞会骤然来到挂满了往时欢笑的空屋,我会骤然觉得,我仅是一个带着疲乏的远客,在此暂停行脚。当秋风来时,我将重新负起行囊,再向寂寞的人生探索。目前的亲情,已非往日,而仅是驿站里的甘露,瞬息即逝。惶然,徘徊于无人的田径。凝望田径外的空旷,空旷上的苍天,是什么改变了?是我失落了什么?苍天无语,白云悠悠而去。见白云倏忽千变,我悟及人间岂有永驻的欢乐?或是不散的筵席?人间岂有永聚的伴侣?或是不逝的爱?聚散去留,何人不是客?带着迟来的恍悟,我穿过田径,奔回悄立的门庭,门庭内是殷殷亲情。我对它曾企盼10年,我为它不远千里而来,无需疑问它为何容颜已改,而该庆幸它安然存在。(学术研究)她在异乡深切地体会到“边缘人”的心态,失根的苦闷迫使她去追问“我是谁”、“何处是我归宿”。在创作主题上以认同焦虑和文化寻根为核心,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哀而不伤的悲剧美。“故国”、“家园记忆”在她们新的自我身份的建构当中,既挥之不去,与她们的去国经验和文学书写发生着密切关联,也不断嬗变。(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选项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 A . 台湾的乡愁文学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创作风潮,取得了巨大成就。B . 乡愁文学在创作主题上以认同焦虑和文化寻根为核心,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哀而不伤的悲剧美,因此也被称为“伤痕文学”。C . 台湾乡愁文学主要的创作者都生活在台湾,如余光中、白先勇、席慕蓉、於梨华等。D . 作家於梨华针对宁波市青年作家设立“於梨华青年文学奖”,鼓励家乡的青年作家积极创作,争取早日成才成名。(2)读於梨华的亲情,请列述作者“归巢”之后的情感变化。(作者心语)中於梨华说自己“经历丰富”,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作者的心路历程。 狂欢喜悦_恍悟分析:_(3)亲情一文中,作者在田径徘徊时“恍悟”到了什么?结合(学术研宄)中提到:“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哀而不伤的悲剧美”,谈谈你对作者这种“乡愁”悲剧美的理解。 (4)(作者心语)中,於梨华说“你有好的东西,最后总会有人发现你”。请以亲情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乡愁文学的理解。 10. (12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享集序)【注】修禊(x)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品类:指万物。信:实在。(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泉香而酒洌_树林阴翳_少长咸集_茂林修竹_(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 (4)【甲】文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 (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 11.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B .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C .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2. (50分)题目:正好遇见_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共6题;共17分)1-1、2-1、3-1、4-1、5-1、5-2、5-3、6-1、二、 综合性学习(7分) (共1题;共7分)7-1、7-2、7-3、三、 阅读理解(共15小题,计46分) (共4题;共46分)8-1、8-2、8-3、8-4、8-5、9-1、9-2、9-3、9-4、10-1、10-2、10-3、10-4、10-5、11-1、11-2、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