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083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34分)1. (10分)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1)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2)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3)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怀旧空吟闻笛赋,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7)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8)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反映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的主旨句是:_;_!2. (2分)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于这是否构成侵权,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只得对簿公堂。B . 在小组讨论会上,对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C . 中日两国人民经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解,最终签订城下之盟 , 我们应保持这种睦邻友好关系。D . 许世友将军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个暴虎冯河的常胜将军。3. (2分)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 ) A . 道经师B . 道法师C . 佛经师D . 道经僧4.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B .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西汉刘向编纂整理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隆中对是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的谈话内容,选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C .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凭借300多部短篇小说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巴黎圣母院等。D . 鲁迅散文阿长与选自朝花夕拾。作品里表现了长妈妈对“我”的质朴之爱,传达出鲁迅对年幼时光的深深追忆和怀念之情。此外,我们还学过他的故乡社戏,这些都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5.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殊,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母亲面前,使你po却一切疲bi、孤独以至恐惧。(1)根据拼音写汉字。pobi_却疲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解释划线词“漂泊”在文中的意思: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和_。 6. (11分)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文段一: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挺直脊背,它就都马上应和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是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文段二: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像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拼命像他原先那样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现代小说_。 (2)根据以上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造成小说主人公悲惨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二、 阅读赏析 (共5题;共67分)7.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相关问题夏日三首(其一)张 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选择一个简要分析。(2)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 (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起,指被任用B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安逸C . 人恒过 , 然后能改 过:过去D . 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曾益其所不能B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 人恒过,然后能改D . 入则无法家拂士(3)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B . 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C . 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D . 此句是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方面,从正面论证了受磨炼的益处。9. (15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相关问题。这个惊人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大街小巷家喻户晓,不到五分钟的工夫,大钟疯了似地噹噹直响,全镇的人都行动起来。卡第夫山事件随即显得没有多大意义,盗贼的事也摆到了一边去。大家套上马鞍,给小船配好划手,叫渡船出发,不到半个时辰,全镇就有二百多个人潮水般顺着公路和河流向山洞涌去。那天下午,林子里好像什么也没有,一片沉寂。许多妇女去看波莉姨妈和撒切尔夫人,想安慰她俩,结果大家一齐骂个不停,这要比安慰人的话更顶用。这一夜全镇显得十分沉闷,大家都在等消息;但当黎明最后来临时,所有的消息都是一句话:“再送些蜡烛去送些吃的。”撒切尔夫人几乎神经失常,还有波莉姨妈也是。撒切尔法官从洞中派人传来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可这一点也不能引起大家的兴致。天快亮时老威尔斯曼回了家,他浑身滴满蜡烛油,蹭满泥土,差点累得精疲力竭。他看见哈克仍睡在那张床上,烧得昏过去。医生们都去了山洞,因此道格拉斯寡妇来负责照看他。她说她对他一定会尽全力,哈克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或者不好不坏,那是另一回事,但他属于上帝,上帝的任何东西都应该受到重视。威尔斯曼说哈克有优点,寡妇说:“的确如此,那就是上帝给他留下的记号,上帝从没有放弃给人留下良好的记号,凡经他手的人,都有良好记号。”(1)本文段出自,作者是 。(2)在选文中众人在寻找困于洞中的汤姆时,汤姆此时经历了哪些困境?在困境面前汤姆表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3)结合全文,你对汤姆的历险如何看待?联系现实谈。10. (24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文中的哪一句话写出母亲是从严冬中熬过来的?(2)阅读第段,揣摩母亲变主意时的心理活动,把这种心理活动写下来。(3)联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在句末的括号里打“”,错的在句末的横线打“”。这是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_尊老爱幼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_幸福的家庭是能够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幸福感的。_家庭矛盾中,长辈一定要谦让小辈。_(4)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家庭和谐”这一特点的语句,写在下面。(5)散步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个家庭的三辈人,作者认为三辈人分别应该怎么做,家庭才会和美幸福?11. (12分)阅读下面文章并完成下面的题。害怕回乡回乡不是回家。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的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屋顶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接你:“哇,回家开看母亲了。”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到乡翻似烂柯人”,一棵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躇复踟躇。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须根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你树冠的绿阴,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你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当你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迹是否歪斜?面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悚然而惊。所以,我害怕回乡。(1)作者一开始就说:“回家不是回乡。”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 _,回乡的感觉是_。(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空)(2)第二段说“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依门而望”,“游子”是多么激动啊!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子“的心理活动。(要求:字数50左右)(3)细读短文,概括“我害怕回乡”的原因。三、 表达交流 (共1题;共5分)12. (5分)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地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34分)1-1、1-2、1-3、1-4、1-5、1-6、1-7、1-8、2-1、3-1、4-1、5-1、5-2、5-3、5-4、6-1、6-2、6-3、二、 阅读赏析 (共5题;共67分)7-1、7-2、8-1、8-2、8-3、9-1、9-2、9-3、10-1、10-2、10-3、10-4、10-5、11-1、11-2、11-3、三、 表达交流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