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980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她讲得娓娓动听 , 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B . 你们都是青年,应该艰苦勤奋地工作,怎么可以挑精拣肥,任劳任怨?C . 他坐在那里,身上有着某种不能自已的风度,与众不同。D . 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脍炙人口的单调、空虚之感。2. (2分)下列句子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读书的知识。(删去“使”)B . 班主任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开好这次主题班会的意见。(改“开好”为“举办”)C . 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被局部或表面的现象所困惑。(改“困惑”为“迷惑”)D . 他对待每一道题都是经过认真考虑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删去“认真考虑”)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3. (8分)古诗文默写,根据提示填空。(1)_,出则无敌国外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安得广厦干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到乡翻以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 (5)爱莲说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_,_。 (6)绿色,是富于生机的颜色,请你写山连续两句含有“録”字的古诗名句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4. (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暗暗地在那里n xio_,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当你m y_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xi_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_ , _;幸福是_ , _;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 (2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注】锦笺,精致华美的纸。兴阑,兴尽。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姮娥,嫦娥。茂才:秀才。塍:田埂。擅:独揽,独占。(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为宫室_罔不因势象形_或六角_高可三四丈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贻余核舟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7. (15分)(2013嘉兴)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_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_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 .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 .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 .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8.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草色遥看近却无韩少华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多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1)本文作者写了寻春时所见所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填空。(出城后)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一片衰草责怪自己春游太早。(山脚下)回望来路 草色又浓了些,也扩展了 。(2)文中第段划线语句“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3)作者在“寻春”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体会?你从作者的体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字数不超过150)9.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蝉鸣龙应台盛夏,整个北京城响着蝉鸣。穿短裤球鞋的妈妈骑着自行车穿梭大街小巷,到市场买菜、听北京人卷着舌头说话、和小贩吵架,看起来她在做这个那个事情,其实她心里的耳朵一直专注地做一件事:听蝉鸣。那样骄纵聒噪的蝉鸣,整个城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响了就停不住。仅只为了这放肆的蝉鸣,妈妈就可以喜欢这个城市。妈妈一个人逛市场。买了个烙饼,边走边啃,发觉北京的茄子竟然是圆的,葱粗大得像蒜,番茄长得倒像苹果,黑糊糊的东西叫炒肝,天哪,竟然是早点;调羹不叫调羹,叫“勺”,理发师傅拿着剃刀坐在土路边的板凳上等着客人她突然停住脚步。有一个细细的、幽幽然的声音,穿过嘈杂的市声向她蒙绕而来。不是蝉。是什么呢?她东张西望着。一个打着瞌睡的锁匠前,悬着一串串拳头大小的细竹笼,声音从那里放出来。妈妈凑近瞧瞧,嘿,是蟋蟀蝈蝈!打瞌睡的人睁开眼睛说:蝈蝈,一块钱一个,喂它西瓜皮,能活两个月。妈妈踏上自行车回家,腰间皮带上系着两个小竹笼,晃来晃去的。刚从动物园回来的孩子正在说熊猫。“妈妈,”安安说,“有一只熊猫这样”他把两只手托着自己下巴,做出娇懒的样子。“这是什么东西?”飞飞大叫起来。“安安,”妈妈解下竹笼,搁在桌上,“你说这是什么?”两兄弟把脸趴在桌面上,好奇地往笼里端详。“嗯”安安皱着眉,“这不是螳螂!因为螳螂有很大的前脚,这不是蚱蜢,因为它比蚱蜢身体大,这也不是蝉,因为蝉有透明的翅膀是蟋蟀吗妈妈?”“对,”妈妈微笑着,“北京人叫蝈蝈。”“叫哥哥?”飞飞歪着头问。黄昏出去散步,兄弟俩胸前脖子上都圈着条红丝线,丝线系着个小竹笼,竹笼跟着小兄弟的身体晃来晃去。入夜,小兄弟闭上眼睛,浓密而长的睫毛覆盖下来,使他们的脸庞甜蜜得像天使。蝈蝈开始叫,在安静的夜里,那叫声荡着一种电磁韵律。小兄弟沉沉地睡着,隔着的妈妈却听了一夜的叫哥哥。早餐后,兄弟俩又晃着竹笼出门。经过一片草坪,三两个小孩和大人用网子正捕捉什么。小兄弟停下脚步观看。“外国小孩好漂亮!”手里拿着网子的一个妈妈踱近来,“您是他们的阿姨吗?”在北京,“阿姨”就是保姆或者佣人的意思。妈妈笑着回答:“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来,送给你一只。”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对安安伸出手,手指间捏着一只硕大的蜻蜓。安安却不去接。这么肥大的蜻蜓他可没见过,他犹豫着。“我要我要”飞飞叫着。“不行,”妈妈说,“你会把它弄死。”她小心地接过蜻蜓,像小时候那样熟稔地夹住翅膀。走了一段之后,妈妈说:“你们看够了吗?我们把蜻蜓放了好不好?”好!放了的蜻蜓跌在地上,大概翅膀麻痹了。挣扎了一会,它才飞走。孩子的眼睛跟随着它的高度转。“妈妈,”安安解下胸前的小竹笼,“我要把我的蝈蝈也放了。”他蹲在路边,撕开竹笼,把蝈蝈倒出来。蝈蝈“噗”一声摔进草丛,一动也不动。安安四肢着地,有点焦急地说:“走啊!走啊蝈蝈!回家呀!不要再给人抓到了!”_蝈蝈不知是听懂了,还是受到那熟悉的草味的刺激,它真抬起腿来开始迈动,有点艰难,但不一会儿就没入了草丛深处。安安如释重负地直起身来,转头对飞飞说:“底笛,把你的也放了吧?它好可怜!”“不要不要不要”飞飞赶紧两手环抱竹笼,拼命似的大喊。1993年(节选自孩子你慢慢来)(1)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安安对蝈蝈等小昆虫态度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好奇、喜欢_珍爱生命,如释重负(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那样骄纵聒噪的蝉鸣,整个城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响了就停不住。 (请从修辞和情感的角度赏析这句话。)“不要不要不要”飞飞赶紧两手环抱竹笼,拼命似的大喊。(你如何看待飞飞不肯放了蝈蝈这件事?)(3)安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写道:“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请从文中找出两处龙应台觉得当母亲很幸福的语句,并说明理由。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一)题目:留住心中的那份_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要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突如其来、出乎预料之外的人、事、物。高兴的、悲伤的、惊讶的、陶醉的这一个个的意外,可能充满了戏剧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这一个个意外,又似乎是情理之中,引发我们深沉的思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意料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4分)11. (4分)红星照耀中国是_国著名记者 _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_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_的真实情况。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3-1、3-2、3-3、3-4、3-5、3-6、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1、6-2、6-3、6-4、6-5、7-1、7-2、7-3、7-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8-1、8-2、8-3、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4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