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960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B .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C .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D .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广州是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如何将广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进行融化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B . 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精品醒狮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震撼登场,让上海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C . 现在通过“羊城慧调解”微信小程序,广州市民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利用其中的“人民调解在线”排忧解难了。D . 番禺大小祠堂约有399间,它们不仅能引发参观者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思考,还能让人有直观的视觉享受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古诗文填空。 (1)窈窕淑女,_。(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 (3)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世有伯乐,_。(韩愈马说) (6)无意苦争春,_。(陆游卜算子咏梅) (7)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_,_”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ng yu_的铁的兽脊似的。当它ji rn r zh_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o shng n j_。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n m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 ) A . 会意B . 象形C . 指事D . 形声(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以/千里称也B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 才/美不外见D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马也(这)B . 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 . 执策而临之(马鞭)D .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B . 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D . 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疑邻盗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列子说符)【注】意:通“疑”。(1)解释文中划线字。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复:_视其行步 其: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3)请结合文章,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忆外婆一张照片勾起的回忆石海红这张照片摄于两年前,玄武湖边,一排粗壮的柳树下,远远的长凳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位老人,背有些佝偻,双手背在身后,轻轻地捶打着腰背。好熟悉的身影!当时我一边下意识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一边又向前走了几步。是了,这位金陵老人的装束,与我外婆当年的样子何其相似!短发用黑色铅丝做成的发箍箍着,纹丝不乱,身上也是穿着这种洗得有些发白的卡其布衣服,脚下是双白底黑面的布鞋外婆过世已快二十个年头了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总不见她有空闲的时候,忙完家务,手上不是织着毛衣,就是纳着鞋底。那时的我,最盼望的是新年,因为远在青海和云南插队的舅舅们回来探亲时,外婆又要炒喷香的鱼松、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了。那时的我觉得鱼松就是世上最好的美食了。把洗净后切成小段的带鱼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松脆,然后再用小火在铁锅中不断翻炒,鱼块散成像现磨咖啡那样的小颗粒,鱼松就基本制成了。出锅冷却之后,装到玻璃瓶中,那是给两个舅舅探亲假结束后回乡下准备的,每人两瓶,够他们在缺少荤腥的乡下吃大半个月了。当然制作过程中,我也总能揩油吃到不少。那时的我哪里知道,一瓶鱼松需要多少条带鱼,多少下翻炒才能做成啊!只觉得那种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只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舅舅们探亲的半个月间,家里始终弥漫着这样的好味道、好声音。等舅舅们走了,偶尔会听到外婆一边揉着肩膀,一边跟外公聊家常:“两个孩子又黑又瘦,像猴子一样红烧带鱼,要买3角5分一斤的大带鱼;炒鱼松,就不必买大的贵的鱼,买8分钱一斤的小鱼就行了,省下的钱,就能给孩子们多买点大白兔奶糖带下乡去”后来从母亲那里知道,那时的政策,一家中只要有一个孩子插队农村,其他的兄弟姐妹就不必下乡了。18岁的大舅舅插队青海,16岁的小舅舅本不必下乡的,哪里知道要求上进的小舅舅,从家中偷出户口本,坚决要求去了云南。外婆从未因此数落过小舅舅,倒是每次送走舅舅们,就听她在我们面前念叨:都两天了,火车该到昆明了,得换长途汽车了该下汽车了也该走到队上了那时,我们住的徐家汇附近还是大片的农田。每到夏天的清晨或傍晚,外婆总爱带着我在田间散步。外婆时常停下来看农民担水浇地、挑粪施肥,还爱跟我说“那两个大桶,该有百十来斤吧?”我总嫌她走得慢,早就一蹦一跳跑到前面追蜻蜓去了。现在想来,一定是对千里之外两个儿子的牵挂让她迈不开步!想到孩子们瘦弱稚嫩的肩膀也要挑起上百斤重的担子,心里的那份不舍与惦记,是到了我自己做母亲时才真正懂的。不要说我们表姐妹表兄弟几个是外婆带大的,就连我孩子两岁前的衣服鞋帽,也是闲不住的外婆给张罗的。婴托班的那些年轻妈妈们,经常善意地嘲笑我儿子“穿得像个小古董”,她们哪里知道那是年近八旬的太外婆为曾外孙一针一线手工缝成的!外婆说,孩子小,误食了纽扣之类的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是穿布条绳结的斜襟衣服好。那时的外婆,年事已高,做事已不似当年那样麻利,折磨她多年的胃病,让她的背有些佝偻了多方求医,难挽沉疴,初夏时节,外婆终于不必再为儿孙们操心了遵她遗愿,儿女们把她葬在了她的老家。爱我的外婆去了,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我居然不能确切地说出她老人家的生卒年月!隔着十多米的距离,看着那位素不相识的金陵老人的背影,我似乎听到她的叹息之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她才找到个无人之处歇一歇。我打消了走到正面仔细打量她的念头,默默地对自己说:回沪后和孩子聊聊我的外婆,说说我的遗憾吧。去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这张照片,交流了各自的感悟。今年10月20日,我在微博里写道:重阳节,记得回家问候长辈!外婆从来不曾要求子孙回报什么,我也无从回报什么,今天就让我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我心中的愧疚,希望这样的爱的不等式,越少越好。(1)第段中的“数落”在文中的意思是。(2)第段划线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其作用是。(3)第段作者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原因是: (4)结合全文来看,第14段中作者的“遗憾”包括:儿时的我并不理解外婆对儿女的不舍与惦记; ; 。(5)第段说“去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这张照片,交流了各自的感悟。”如果你是这个班级的一位同学,你会发表怎样的感悟?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80字左右)9. (16分)(2012湖州)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妈妈和房客美国凯福布斯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来,还有我的书。”他顺顺当当地住进了我家。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我爸爸也喜欢他。爸爸喜好回忆迁居美国前住过的挪威。海德去过挪威,他能与爸爸起劲地聊在那儿钓鱼的野趣。只有开客栈的杰妮大婶不欣赏我们的房客。她问:“他什么时候交房租呢?”“向人要钱总难开口,他会很快付清的。”妈妈答道。但杰妮大婶只是哼了两声,“这种人我以前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回来还是好的。”妈妈笑笑:“兴许你说得对。”她递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婶的嘟囔。雷雨天里,妈妈担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让爸爸邀请他到暖和的厨房和我们一起坐。我的两个姐姐、哥哥尼尔斯、还有我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和海德靠着炉子叨着烟斗,妈妈在洗盘子或是在小桌上静静地工作。海德能辅导尼尔斯的高中课程,有时还帮他学拉丁文。尼尔斯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不再求爸爸让他停学做工了。当我们做完了作业,妈妈坐在摇椅上拿起针线时,海德就给我们讲他的旅游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历史和地理,便随他走入我们的屋子和生活。有天晚上,他给我们读狄更斯的书,很快,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好作业,海德就夹一本书来高声朗读,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向我们洞开。妈妈也像我们孩子一样爱听古挪威侠士传奇:“太好听了!”海德还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他悦耳的男低音,听起来像是大演员。即使在天气暖和的晚上,我们也不再出去玩耍。妈妈对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欢我们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尼尔斯几乎不再混到街头的野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们在街上闯了祸,而尼尔斯正和我们一起听孤星血泪的最后一章。就在我们急于听完一个骑士的传奇时,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第二天一早,他告诉妈妈要离开。“我得走了,”他说,“我把这些书留给尼尔斯和其他孩子。这是一张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对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谢意。”我们再也不能听他读完那个故事了。我们伤感地看着海德先生离开了,同时,又为能在厨房继续读书感到兴奋。那么多的书啊!妈妈精心地整理了书堆:“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尼尔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读书,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来,这使尼尔斯很自豪。就在这一天,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几天后,开面包铺的克瑞波先生来我家,怒气冲天地喊道:“那个海德是个骗子,瞧他给我的支票,全是假货。银行的人告诉我,他早把款兑光了。”在一旁的杰妮大婶得意地点着头,那神态分明是说:“看,我不是提醒过你们了吗?你们不听嘛。”“我敢打赌,他也欠了你们家许多钱,是不是?”克瑞波不无希望地探问道。妈妈转过身向着我们,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尼尔斯身上,然后走到炉子边,把支票投入炉火。“不!”他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有改动)(1)请以“妈妈”的口吻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60字)(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但姐妮大婶只哼了两声:“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收回来还是好的。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3)第段克瑞波的出场,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作答。(4)小说主要刻画了妈妈和海德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结合内容分析。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那一刻,我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名著阅读。 (1)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 , “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痴念的盛事 , “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_,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_里。(2)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3-6、3-7、3-8、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6-5、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8-5、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