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884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五琼浆、宝应大曲等系列白酒,以独特的香型被扬州市食品工业协会评为“维扬名酒”。B . 今天下午,同学们都想去看天下无贼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C . “我们只要心灵相通,就会精诚合作。”宋楚瑜充满深情地说,“让我们为共同的未来奋斗。”D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借由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B . 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C . 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D .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二、 书写 (共1题;共3分)3. (3分)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中国书法yun yun li chng_,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_(Ash;Bsh)。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y_的审美情趣。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1)晓战随金鼓,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相见欢) (5)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_) (6)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两句诗比喻新颖传神,成为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5.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_。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_,父亲却要我_,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_的不合理。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 (15分)龙年说龙,精彩纷呈。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名著写“龙”。(任选一题作答) 西游记中西海龙王三太子化身白龙马,作为唐僧的坐骑,一路不辞劳苦,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共保唐僧赴西天取得真经,被如来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请试写出作品中与小白龙有关的一个情节(除本题材料已经涉及的内容外),60字左右。水浒传108好汉的绰号各具特点,其中有一些人物的绰号是以“龙”命名,试写出其中三个。(2)成语接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也都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龙”有关的成语。比如: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称为卧虎藏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称为;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称为;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称为;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称为 。(3)综合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 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更是与 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在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饮食文化活动。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或是营造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探究1:阅读了以上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探究2:“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材料列举的内容之外,你还能说出一个关于中国“龙”文化的例子吗?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3分)7. (13分)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感觉:_;气势:_。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6分)8. (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14题。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以污其行乎_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_(3)累寸不已 _(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_(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以污其行乎_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_(3)累寸不已 _(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_(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_(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_(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_(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_(7)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道理:_影响:_(8)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道理:_影响:_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9分)9. (22分)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B . 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 . 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D . 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10. (25分)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卖面包的小女孩马海霞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劲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情况后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_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_(2)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4)下列对本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6,7段中写大家懒得理小女孩,甚至会把她赶出病房,是因为她打扰了大家休息。B . 第8段中老公所说的“心理阴暗”,是指“我”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C . 第9段写小女孩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来,“我”心里有点牵挂了,是因为“我”一直是同情她的,只是受了大家的不良影响。D . 本文告诉我们:善良是纯洁的,不要因沾染上世俗的灰尘而伤害他人。(5)本文中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文章结尾处“我”给小女孩的信“什么也没写”,请你替“我”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 11. (22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A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B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至少三点) (2)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 的事? (3)结合语境,对文中划线的两句话作简要赏析。 (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 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B . 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 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 . 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 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D . 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 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领略世间沧桑的无限情怀。请以“围墙外边”为题,写一篇文章。说明: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书写 (共1题;共3分)3-1、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4-1、4-2、4-3、4-4、4-5、4-6、4-7、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5-1、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1、6-2、6-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3分)7-1、7-2、7-3、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6分)8-1、8-2、8-3、8-4、8-5、8-6、8-7、8-8、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9分)9-1、9-2、9-3、9-4、9-5、10-1、10-2、10-3、10-4、10-5、10-6、11-1、11-2、11-3、11-4、11-5、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