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876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B .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C . 课间十分钟,班里的“开心果”王晓玥使出浑身解数 , 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D . 海外留学生易文婷对祖国的思念与日俱增 , 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为她每天生活的必修课。2.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B .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 .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D .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名句默写。_ , 乌蒙磅礴走泥丸。商女不知亡国恨,_。_ , 儿女共沾巾。木受绳则直,_。_ , 流水前波让后波。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描绘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 , _。”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一句:_ , _。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_。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5分)4. (10分)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小题。【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材料三】每天出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2)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3)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 , _;母爱是_ , _。(4)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 , _;母爱是_ , _。5. (5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6. (3分)(2015建瓯市)阅读骆驼祥子片段,填空。他把曹先生在讲堂上所讲的,和平日与他闲谈的,那些关于政治与社会问题的话编辑了一下,到党部去告发曹先生在青年中宣传过激的思想。选文中的“他”是_(填人物),他因为_去告发曹先生,后来,他被_(填人物)告发而遭到枪毙。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0分)7. (20分)综合性学习。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材料一 课外阅读材料二 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1)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2)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3)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活动: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仿写: (4)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活动: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仿写: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 ,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释】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幢幢:摇曳。(1)诗的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9.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2)选出下列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B .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C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 , 使内外异法也D . 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翻译下列句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5)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却痛快地接受了。邹忌的讽谏有何高明之处?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小A热衷于“课桌 文化”,经常利用课桌与同桌无声交流,干净的桌面因此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你是小A的老师,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10. (2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应县木塔为什么不怕地震高育红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它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建成近千年来,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考验。据史书记载,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时,当地曾发生过65级大地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岿然不动。20世纪初军阀混战的时候,木塔曾被200多发炮弹击中,除打断了两根柱子外,别无损伤。应县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抗震能力,其奥妙在于其独特的木结构设计。木塔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木材是一种质量轻、力学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比较容易变形,但在一定程度内又有恢复变形的能力。木构架中的所有节点又普遍使用榫卯结合,也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再加上传统木构架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柱网平面和梁架布置,使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柔性的整体框架结构体系,当地震袭来时,建筑便通过自身的变形消减地震力对结构的破坏能量,从而在一定限度内保障了建筑的安全性。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级的建筑在梁架和屋顶之间还有一个斗拱层。中国古代建筑台基坚固,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小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优雅的大屋顶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形成大屋顶需要复杂的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斗拱是由若干斗形的的木块和方形的短枋木相互交接组合而成的构件,用在柱头或额枋之上,起着承担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当地震发生时,屋顶和柱之间的若干组内外檐斗拱像弹簧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建筑的破坏程度。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设施,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连接的构建的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了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1)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选文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多是构架,能够通过消减地震对自身造成破坏。(2)选文第自然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自然段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仔细阅读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我国古代建筑有哪几种抗震手法。(5)许多中国古代建筑都做到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结合,请你举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11.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一个周末,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就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着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摘自博爱)(1)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2)文章第段“头疼”的意思是 , 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 , 。(3)第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李想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导致 严重缺失,使他心理变得 , 而一旦这种缺失得到弥补,他便很快恢复儿童 的天性,就像花蕾得到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养,瞬间便可以绽放它美丽。(5)文章启示我们:。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3-1、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5分)4-1、4-2、4-3、4-4、5-1、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6-1、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0分)7-1、7-2、7-3、7-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9-1、9-2、9-3、9-4、9-5、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10-1、10-2、10-3、10-4、10-5、11-1、11-2、11-3、11-4、11-5、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