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873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组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素湍(chun) 曦月(x) 镶陵(xing) 匀称(chn)B . 孤孀(shung) 惧惮(dn) 震悚(sng) 掳去(l)C . 踌躇(ch) 举著(zh) 琐屑(xu) 拣定(jin)D . 凹凼(dng) 诞水(yn) 尴尬(gn g) 胯骨(ku)2. (2分)下面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B .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C .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 .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度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源源不断的外围空气补充流入。B . 随着环境的恶化,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使我们难得领略秀美的桐君山和碧波荡漾的富春江水。C .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D . 最新调查表明,我国大约有72%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说明,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4. (2分)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夏夜,月光( ),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脚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芬芳四溢。A . 皎洁 安宁 香甜B . 洁净 安宁 恬淡C . 皎洁 寂静 香甜D . 洁净 寂静 恬淡5.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几篇。B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春秋合称“四书”。C . 水经注使其作者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成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D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作者是西汉时的刘向,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6.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扬州之旅,不虚此行。(fn)_舟瘦西湖,绮丽的风光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_(y);漫步东关街,扬州老字号的典雅风_(yn),使人流连忘返;徜_(yn)个园,假山叠石堪称艺术的精髓,令人叹为观止。还有酸甜美味的淮扬菜,精美绝伦的扬州漆器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默写。 (1)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 (2)驿外断桥边,_。(陆游卜算子咏梅) (3)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_,_。 (4)破阵子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_,_。 (5)古诗中有许多写冬天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某初中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1)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例:元宵节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2)我国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我们当地过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 (3)部分国人对传统节日愈来愈淡漠,尤其是班上一些同学热衷于过外国节日,为“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你用令人信服的理由这样说服他们过传统节日。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 (7分)阅读下面这首杜甫的诗,回答问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B .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 . 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D . 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请分析诗中的“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一寺临河干 临:_山门圮于河 圮:_阅十余岁 阅:_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闻之笑曰B . 当求之于上流C . 一老河兵闻之D . 其反激之力(3)翻译下面的句子。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沿河求之,不亦颠乎?(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11.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 (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 . 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 . “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 . 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3)第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4)第段画线句中划线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5)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6)积累链接: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开篇的“_,_”既以醉态表现了将军之威,又以角声描写了军容之壮,可谓英武刚烈,场景恢弘。 12. (17分)阅读课内文段节选,回答相关问题。背影节选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最适合做上文所写内容的小标题是( )A . 父子情B . 父亲C . 惜别D . 买橘送别(2)文中两个空缺处相应填入的词语是。(只填序号)“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处。(3)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4)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结合情节作简要分析。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一)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会让我们快乐;买了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事,交了新朋友,也会让我们快乐享受生活,快乐多多!请以“快乐多多”为题目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许抄袭套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二)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许抄袭套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6-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7-1、7-2、7-3、7-4、7-5、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1、8-2、8-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1、9-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1、10-2、10-3、10-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11-1、11-2、11-3、11-4、11-5、11-6、12-1、12-2、12-3、12-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