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791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 (7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晚岩。【注释】褰(qin)帏:掀起帘子。(1)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_”一字相呼应,写出了_。(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6分)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注: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一饷,片刻。饷,通“晌”。 鞭笋:细长的竹笋(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B . 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 勃勃生机。C . 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D . 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 “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3. (10分)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下列小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 ) A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10分) 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 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湲送客愁。【注】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秦城:指京都长安。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1)诗中的“乱”字包含哪两层意思?(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7分)阅读诗词,解答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层楼”在词中的意思是。(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词的上片侧重回忆作者“少年”时的“愁”,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而今”的“愁”。B . 上片中“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 艰辛的历程。C . 词的上片作者把不谙世事的闲愁当作了愁,词的下片作者感慨“欲说还休”的愁绪。D . 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悲壮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哀婉 凄绝,全词形成鲜明对比。6. (6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诗歌写出了“小松”怎样的特征?(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4分)(2012南通)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下列各题。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 , 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注释】帘栊:带帘子的窗户。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的美丽画面。(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8. (10分)(阅读下列词,回答问题。(一)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思念),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指亡妻的坟墓)。(二)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聊且)发少年狂(少年气盛,狂放不羁的感情),左牵黄(黄狗),右擎苍(苍鹰),锦帽貂裘,千骑(j)卷平冈。为报(报答)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权)。酒酣胸胆尚(更加)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指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用,效力边防)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指入侵的西夏)。(1)这两首江城子都是神宗熙宁八年(1075)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第一首是悼念亡妻去世10周年所作,抒发了对妻子_的感情。第二首记述了密州出猎的盛况,抒发了作者_。 (2)第一首词在感情上显得_,第二首则显得_。 (3)第一首“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第二首“鬓微霜,又何妨”都写了如霜鬓发,试说说它们不同的作用。 9. (15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甲】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乙】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 . 天净沙 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苍的秋野图画。C . 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 . 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2)秋词与天净沙 秋思写的是同样的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 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 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10. (4分)阅读李煜相见欢一词,完成文后小题。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 描述画面 (共4题;共40分)11. (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简要描摹。(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简要陈述理由。12. (10分)阅读春望,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2)诗中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13. (10分)古诗词阅读。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军情的 。14. (10分)阅读下列古诗,完成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请找出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三、 品味炼字 (共3题;共27分)15. (10分)诗歌鉴赏夏日登车盖亭蔡确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注释】蔡确: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纸屏:纸糊的屏风。(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2)你从第三句中的“独笑”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 16. (7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答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羡”“醉”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 )。 四、 名句赏析 (共2题;共17分)18. (10分)阅读诗歌,完成小题。呵,母亲舒婷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1)第1节诗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2)用自己的话概括第3节诗所写的内容。(3)这首诗选取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最后一句诗“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的作用。19. (7分)按要求完成下题。梁园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曾经繁盛一时。(1)一、二两句中的“乱飞鸦”和“三两家”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三、四两句,与前面两句似乎不太协调,却深得后人赞许。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五、 表现手法 (共3题;共24分)20. (8分)阅读唐代诗人窦叔向的夏夜宿表兄话旧一诗,完成后面问题。夏夜宿表兄话旧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注释:宿表兄:在表兄家留宿过夜。话旧:叙谈过去的事。酒幔(mn)青:指前酒店门前招客的幌子。(1)本诗一、四两联在景物描写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21. (6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描述军旅生活、战斗场面,写得雄豪、壮美,充分表达了作者企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_,_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2)概括分析作者在结句“可怜白发生”中蕴含的丰富含义和复杂感情。 22. (10分)元曲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设出怎样的意境?烘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1、1-2、2-1、3-1、3-2、3-3、4-1、4-2、5-1、5-2、6-1、6-2、7-1、7-2、8-1、8-2、8-3、9-1、9-2、9-3、10-1、二、 描述画面 (共4题;共40分)11-1、11-2、12-1、12-2、13-1、14-1、14-2、三、 品味炼字 (共3题;共27分)15-1、15-2、16-1、16-2、17-1、17-2、四、 名句赏析 (共2题;共17分)18-1、18-2、18-3、18-4、19-1、19-2、五、 表现手法 (共3题;共24分)20-1、20-2、21-1、21-2、22-1、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