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781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24分)1. (9分)根据提示,填写诗文。 (1)青青子衿,_。(诗经子衿) (2)兼葭苍苍,_。_,在水一方。(诗经) (3)诗经关雎中写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的句子是:_, _。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_,_。”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5)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 _。 2. (5分)(2011莱芜)题目:爱使我更加美丽要求: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10分)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有一天,皇帝想招待我看他们国内的几种表演。就演出的精妙和壮丽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一切国家。我最高兴看的是绳上跳舞。他们在一根白色的细绳子上表演,那个绳子大约有两英尺长,离地面有十二英寸。只有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才来表演这种技艺。他们从小就受这种杂技表演的训练。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贵族出身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一遇到重要官职出缺,不管哪位官员是病死还是失宠撤职(这都是常有的事),五六位候补人员就是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和朝廷官员表演一次绳上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没有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官职。(1)选文中的“我”还曾流落到、等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2)该选段叙述了什么情节?通过这个情节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二、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4. (2分)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 . 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C . 如果看一张地图,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D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 . 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C .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D . 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6. (4分)请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晒_笑 牟_取 颤_颤巍巍 任_劳任怨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8. (25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1)选文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2)“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选文使用了哪些类型的论据?论证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文段选用了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论据,只留一个好不好?为什么?(5)请再写出两句你知道的孔子的名言。9. (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濯清涟而不妖 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余以为妙绝 _便欣然忘食 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赏荷,可观其形美。【甲】段描绘荷花的体态语句是“_”,【乙】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_”。(用原文填空)(4)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10. (2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我认为高尚的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比如这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这个漆工却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而当今社会 , 因何18名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究其原因都在于道德的缺失。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了全车乘客,而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永远的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着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正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为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吴玉兰老师受伤了,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高尚的道德。孟佩杰,从8岁开始,就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12年。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传统道德的底线。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撑,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未来中国需要高尚的道德,让我们一起呼唤,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据每一个的心灵,高尚的道德能够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第四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能否颠倒顺序?请你说明原因。(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那个漆工不仅认真完成了刷漆任务,还补上了船上的一个漏洞,因而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B . 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C . 张良、吴斌、小 依依等人的事例都证明了道德的力量正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D . 财富可以是金钱,可以是知识,可以是阅历,也可以是高尚的道德。(5)选文第三段有什么作用?(6)请你为本文补充一个反面的事例。11.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如唐代诗歌),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1)下列关于原文第2,3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中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诉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B .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C . 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D .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B . 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C . 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D .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步在全国各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B .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功立业。C . 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D . 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24分)1-1、1-2、1-3、1-4、1-5、2-1、3-1、3-2、二、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4-1、5-1、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6-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8-1、8-2、8-3、8-4、8-5、9-1、9-2、9-3、9-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10-1、10-2、10-3、10-4、10-5、10-6、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