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601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教版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教版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13分) (共1题;共13分)1. (13.0分)综合性学习。九(2)班准备开展以“雨的述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相信你一定会积极参加,并且完成以下任务。(1)在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完整的上下两句来。(2)请你写出含“雨”的一个成语和一句俗语。(3)阅读下面描写“雨”的诗文。材料一: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雨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大地织在一起。(郑愁予雨说)材料二:走到庭院一看,雨点撇在污秽的积雪上,簌簌有声。再来到屋外一望,残雪都被雨水融化了,露出了灰暗色的土地。(岛崎藤村暖雨)材料三: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纪伯伦雨之歌)你从以上三则材料中读出雨的什么特点?从三位作家对“雨”的描写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写作启示?二、 阅读(47分) (共5题;共47分)2. (4分)斯诺在参观红军大学后不久就看红军剧社的演出,这个剧社名字叫“_”,社长是危拱之女士。表演的两个中心主题是:_。看到的节目有:第一个短剧叫侵略,第二个节目是丰收舞。作者认为独特而好玩的节目则是_。红军的剧本和歌曲都是自己写的。有些短剧是成仿吾写的,另外一些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_写的。他们都参加了红军。 3.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兰草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贤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的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分,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1)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兰草,在第段中却写了树和名花,这对写兰草有何作用? (2)“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中的“顽强拼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第段有两个层次,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层次大意。 (4)仿照第段画线部分写一句话,使C句与A,B两句构成排比句。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5)如何理解“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的深刻含义?试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6)从文中摘选一些语句进行旁批。 4. (1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这样的中国人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出身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所以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感到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荣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林徵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徵因。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选文有删改)【相关链接】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申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林徵因 建筑学家和作家。(1)从叙述顺序来看,第、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写段他们说的内容。(3)段林徽因的回答,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或情感?(4)第段中的两个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5. (4分)阅读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请任选一句,从修辞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6. (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幕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逝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援,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拈。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一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予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曾巩醒心亭记节选(1)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C或醉且劳矣 或:有的人 D而名之以见其实 名:命名(2)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B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D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3)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词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旬:太守归而宾客从也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C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D然则何时而乐耶(4)翻译下列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三、 写作 (共2题;共40分)7. (10分)比较分析下面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就我国国民阅读发展情况写出调查结论。2012201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表年份国民图书阅读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各媒介综合阅读率(%)2012549403763201357850176720145805817868. (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个人来到一座山脚下,问当地的一位农民:“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村民说。“两个小时?怎么可能呢?山不高,距离山顶也不远。”那人说。“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村民回答。果然,从山脚到山顶,那人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当他站在山顶的时候,他才真正明白那位村民的话:看到与走到,永远不是一回事。看到了,不等于走到了。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到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13分) (共1题;共13分)1-1、1-2、1-3、二、 阅读(47分) (共5题;共47分)2-1、3-1、3-2、3-3、3-4、3-5、3-6、4-1、4-2、4-3、4-4、4-5、5-1、6-1、6-2、6-3、6-4、6-5、三、 写作 (共2题;共40分)7-1、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