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533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芳馨(xng) 禁锢 众目睽睽(ku) 相形见拙B . 阴霾(mi) 影匿 广袤(mo)无垠 无与纶比C . 匀称(chn) 消释 相得益彰(zhng) 持之以恒D . 绮(q)丽 沉吟 孜孜(zh)不倦 无精打彩2. (2分)下列注音、书写、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惬(qi)意:称心,满意。 坦荡如砥(d):平坦得像磨刀石。B . 恻(c)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不卑不亢(kng):既不自卑,也不高傲。C . 匀称(chng):均匀,比例和谐。 捉襟见纣(zhu):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纣。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终于找到了消除双方分歧的一套方案。B . 静谧的深夜,我仰头看着天空的弯月,心情豁然开朗。C . 每当小镇的大会举行之际,妇女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 前往观看。D . 爸爸从澳大利亚回来了,我高兴得喜出望外。4. (2分)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B . 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荆门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广场,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C . 2018年12月2日,根据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发布的208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显示,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D . 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人们情操的重要行为方式。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5. (1分)下面是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名著阅读任务单名著篇目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艾青诗选呼兰河传阅读策略关注创作风格关注诗歌意象关注人物言行内容呈现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太阳(节选)他(祖父)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他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 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 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阅读任务本段文字所用的艺术手法,在契诃夫小说中大量运用,这种艺术手法是:_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太阳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光明的向往,艾青诗选中还借助_等意象表达这种情感。结合整部作品,可以知道“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1分)6. (10分)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结合材料,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至少写出书法作品的三种字体名称。 (3)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_。(4)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7. (1分)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字词。 沿溯阻绝_ 夕日欲颓_急湍甚箭_ 与民由之_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默写填空 终南山下,王维的晚秋是清静的,意态安闲,“倚杖柴门外,_”的超然情致让人心驰;小石潭上,柳宗元的溪流是清冽的,日光下澈,“_,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澄澈透明让人心醉;破山寺中,常建的清晨是清亮的,阳光普照,“_,_”的僻静秀美令人神往;定慧院内,苏轼的夜晚是清冷的,更深人寂,“_,_”的孤高自许让人赞叹;浣花溪旁,杜甫的秋天是清贫的,风雨交加,“_,_”的博爱胸怀让人敬佩。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9. (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日光下澈 _不可久居 _佁然不动_其岸势犬牙差互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作者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B .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 .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 . 小石潭记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1. (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萧红木柈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来了啊!又来啦!”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太太,多给了钱啦?”“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 , 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注】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柈(bn):大块木柴。(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C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言行的语句,仿照示例,具体分析车夫的形象特点,完成表格。 方法提示形象分析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_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示例)老头称呼我“太太”,与“我”说话时话语量很少,且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而是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谦卑。(3)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絳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凡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4)这篇散文所写的人物都是旧中国最底层的小人物,小明同学在阅读该文时,认为作者笔下的小偷和车夫代表的是人性的恶,因此对小偷和车夫完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而对老头则是肯定赞扬,可谓爱憎分明。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原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2. (20分)麦当劳的礼物大一圣诞节前的那个周末,我回了家,喝着妈特地给我煨的排骨汤,我心里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向妈妈要这笔钱呢?爸去世得早,自小我便看惯了妈的操劳,从不曾向她要过额外的花费。可是,这次是不同的,因为朱樱。常常地,与朱樱徘徊在小径上,不知不觉,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知怎么样才可以将时光留住。室友们为我出谋划策,建议我趁热打铁,给朱樱一个浪漫的圣诞夜。中式餐厅嘈杂,气氛差,情调好的地方我又消费不起,最后选定了麦当劳。可是该怎么向妈开口呢?滚烫的汤哽在我喉间,我反复思量着,室内满满的全是我喝汤的声音。妈坐我对面,静静地看我,忽然说:“前两天,厂里开了个会,说要下岗一批人。”我霍地站起,惊恐地盯着妈的脸:“妈,您下岗了?”妈一愣,然后就笑了,笑容里是无限的痛惜与爱怜:“看你吓的。我说要下岗一批人,又不是说我,妈干得好好的呢。”我松了一口气,想,妈现在心情应该不错,咬咬嘴唇一口气说出来:“妈,下学期要去工厂实习,学校要交200块钱材料费。”妈“啊一”了一声,有明显的失望意味:“又要交钱”我不敢看妈的眼睛:“要不然,我跟老师说”妈已转开了身,拉开了抽屉:“我给你两张100元的,路上拿好。”妈找了半天,也只找了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的。她把每一张钱的角都压平,仔细地数了几遍,把钱折了4折,叠成一个小方块,小心地塞进我书包的夹层里,把双层拉链拉好。送我出门的时候还在反复地叮咛:“车上小心,现在小偷多。”我“嗯嗯”地答应着,却已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飞奔着,越跑越急,要即刻到来樱的身边。圣诞节的黄昏,下了雪,将圣诞的气息衬得更繁华鲜明。麦当劳里人山人海,我们等了好久,才有一桌人起身。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到座位。朱樱伸手招呼:“小姐,清一下台子。”一位女服务员疾步走过来,远远地,只见她略显单薄的身影,走路时上身稍稍地前倾,竟是十分熟悉。她走到我们面前,我在顷刻间呆住了:妈!怎么会是妈?她现在,她现在应该在上班呀。陡然地,我记得在厨房幽暗的灯光下妈黯然的脸色,难道,难道妈在骗我?妈,下岗了?妈也在同时看见了我,刹那间,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死死地、用力地盯着我。我看见惊骇、怀疑、失望、痛楚,仿佛巨浪滔天,从妈的眼中无穷无尽地涌出。她的身体轻轻地摇晃了一下。然而,妈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头去,利索地开始清理桌子上的残杯剩盘。我想喊她“妈”,可是也许是因为震惊,也许因为周围喧闹的人流,也许只是因为朱樱,我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愣愣地看着她。她再也没有看我一眼,径直到邻台清理。把废物倒入垃圾桶里时,她停一停,伸手印一印额头。当她再一次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见,在她的手臂上,那烙痕一样清晰的,分明是一道长长的泪痕哦,那个周末的晚上,是不是,妈本来是准备告诉我她下岗的消息?是什么让她改了口,是不忍见我那一刻的紧张与焦灼吗?我紧紧地握着袋中的纸币,第一次知道了钱的分量。许多成长岁月中我记得的事,像旋风一样涌上来又翻下去,我竟不能止住自己的泪。泪光里我看见朱樱,她娟秀的眉眼,精荚的黑皮衣衬出她的玲珑腰身,忽然知道:对于我来说,爱情是太奢侈的游戏大二开学的时候,我把一叠钱放在妈的面前,说:“有我的奖学金,也有我当家教、打工的钱。妈,下个学期的学费我自己付,您以后不要那么辛苦了。”妈久久地看着那些钱,双手突然蒙住了脸。她,哭了。(1)用文中的话回答“麦当劳的礼物”是什么。(2)小说两次写了母亲哭,分别说说母亲为什么哭。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古有誓将大山铲平的愚公,今有把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务林人,人生路上需要坚守。不同的人坚守的对象不同,也许是一个梦想,也许是一种信念,也许是民族文化,也许是传统美德,也许是真理,也许是感情请以“坚守_”为题,写一篇作文,与我们分享你的成长故事。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从材料中选择,也可自行补充;(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5-1、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1分)6-1、6-2、6-3、6-4、7-1、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8-1、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9-1、9-2、9-3、9-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1、10-2、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1-1、11-2、11-3、11-4、12-1、12-2、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