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471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B . 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C .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D . 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三天内,又有5名孩子溺亡。为了避免溺水事件不再发生,请把防溺水知识告诉孩子!B . 从2016年起,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C .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D . 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最美不过夕阳红”,老一辈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尊敬,这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来形容最为贴切。 (3)_?曹刘。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不应有恨,_?(苏轼水调歌头) (5)请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你似一位巨人,y_立在母亲长江的肩头;你似一道彩虹,披拂在母亲长江的胸前;你似一条丝带,围系在母亲长江的腰问闻名xi_迩的苏通长江大桥,作为民族之骄,盘踞于长江之上,犹如一条巨龙,曲折而wn_蜒,苏通两地从此天堑变通途。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今年5月4日第70个青年节,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为此学校团组织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的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邀请同学们参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回首】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校团委征集对联,追忆过去,展望未来,请根据所给上联,选择恰当的下联。上联:爱国青年创大业下联:_A . 鲲鹏展翅九天外B . 当代青年多壮志C . 风流人物看今朝D . 展神州万古雄风(2)【展示】校团委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原则,拟定在五月份开展系列活动。 请你仿照所给活动项目,再补充两个(除征集对联外)。活动一:诗歌朗诵赞青春活动二:书画展览颂青春活动三:_活动四:_(3)【传承】校团委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专栏。 请你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这个主题的思考。(不少于70字)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羽冲读书刘羽冲,性孤僻,好讲古制。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 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经年:一年左右。将:率领。沟洫:沟渠。甫:刚刚。(1)选文写了刘羽冲的两次失败经历:第一次,用古兵书之法训练乡兵,与土匪战斗,结果一败涂地;第二次,_。 (2)下列选项中与选文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 . 言行不一B . 才疏学浅C . 巧言令色D . 泥古不化7. (12分)文言文阅读原宪甘贫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 , 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蹝履 , 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 , 马之饰,宪不忍为也。”【注释】不完:不完整,简陋残缺。中绀(gn):内穿红色衣服。华冠蹝履:戴着桦树皮做的帽子,拖着没有后跟的鞋。华,通“桦”。慝(t):邪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原宪居鲁/不可久居B . 环堵之室/环滁皆山也C . 宪不忍为也/动心忍性D . 中绀而表素/临表涕零(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3)原宪所说的“病”指的是什么?本文可以看出原宪具有怎样的人生信念?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年出行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点燃香烛,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准备出行。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巨赔你!”三毛说这话时紧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颤。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翅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綽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大财,过上好日子。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命里只有八升米,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财叔也不为之所动。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心中十分恼火,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浑身冷得筛糠。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想绕都绕不过去。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破天荒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1)填写表格,归纳情节。 开端:准备出席,打退堂鼓发展:看见柴棍,_高端:_,兴奋结局:明晓真相,_(2)有人认为将第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 (3)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的经历是三毛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 示例:第段写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4)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富有意味,一方面起到_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_。 (5)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 材料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貧工作的序幕。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淮扶贫”必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劳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因群众是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小说主要是围绕_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结合材料二可知,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_。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轮车夫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1)第一段中画线句表面上是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她把心一横:“20就20。”(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 (4)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一)题目:用心聆听您的教诲(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空山收获繁花似锦,表面上看得益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闲雅情趣,本质上则源自日复一日的坚持。数年之间,没人记得清都有谁参加过投掷游戏,也无法计算究竟有多少颗桃核最终落脚山坡。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重复播种、静谧无言的守望等待,定然不会迎来满山芳华的惊喜。其实,为学立志、干事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哪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 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2)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8-5、9-1、9-2、9-3、9-4、9-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