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452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沪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沪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 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88分)1. (1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 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士争凑燕【注】厚:丰厚,用做动词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三:指很多,虚数致:招来见事:被任用凑:聚集,奔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躬耕于南阳_先帝不以臣卑鄙_遂许先帝以驱驰_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苟全性命于乱世 况贤于隗者乎B . 受任于败军之际 臣闻古之君人C .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 . 遂许先帝以驱驰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2.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 , 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注】删润:删改和润色。仕宦:指做官。朱梅崖:清代进士。辄:总是。脱稿:(著作)写完。(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 . 愿乞一言而死B . 相委而去C . 学而时习之D . 濯清涟而不妖(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 (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皮箱与柿子尤今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从来不把购物当作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伸展双腿的。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妻,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他们的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他们便露出了极端不满意的神情。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语言不通,我只好通过手势“说出”困境-头顶上的行李架实在承受不了这件行李的体积和重量呀!他們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对着眼前这两张好像被火烤焦了的脸,可真辛苦啊!我心想:三个小时的行程呢!不过,理亏的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呀。火车在奔驰,我们为了避免四目相对的尴尬,都极不自然地把脸扭向一边,假装看窗外的风景。我的脖子因为长时间扭向一个方向,变得有点酸痛了。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在义乌市场购买的四个柿子。这柿子,皮极薄,红似火,饱满亮滑。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两个特大、特圆、特饱满的,递给他们。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绷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然后,两个人齐齐伸出双手来接,以日语说道:“谢谢啊,谢谢!”僵持的气氛,全然扭转了。两张硬硬的脸,变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他们一边吃一边竖起拇指称赞,甜甜的汁液自嘴角淌出。过了不久,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给我们。大家高高兴兴地剥着橘子吃,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我们在氤氲的橘子香里对视、微笑。少顷,他们从皮包里掏出了一本袖珍字典-是日语和中文对照的-翻开来,指着一些日常用语,虚心地向我讨教汉语的发音。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有些卷舌音,他们怎么也无法发出准确的音,边学边笑,大家笑得几乎岔气。火车抵达上海后,夫妻俩见我们行李超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皮箱一步一步地拖下火车去。站在绚丽的阳光下,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再见,再见!”那声音,蕴含着甜甜的笑意。(选自2017年第8期读者)(1)细读全文,梳理脉络,补全表格中的内容。“我”的行为日本夫妻的神态变化“我”把超大的皮箱塞在座位旁的空间里A_“我”通过手势“说出”困境B_C_他们紧绷的脸上注入了一点笑意D_他们开心地学,边学边笑(2)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意图。 (3)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后面的问题。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两个特大、特圆、特饱满的,递给他们。从“小心翼翼”这个成语中,你读出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两张硬硬的脸,变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4)古人云:以爱予人,必获厚爱;以物予人,必有厚报。文中的“我”主动用小小的柿子化解了皮箱给对方带来的尴尬,并得到了甜美的回报。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在公共场所如何与陌生人相处。(80-100字) 4. (19分)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小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1)解释划线的词语。沿溯阻绝_素湍绿潭_飞漱其间_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_(2)翻译下面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甲文描写三峡夏季景色,以船行之快侧面烘托江水湍急的句子是“_”;乙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滩,直接说明其得名原因的句子是“_”。5. (18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潘生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 , 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殣(jn):饿死。钱塘:地名,今杭州。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罹(l):遭受。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衰耄(mo):年老体衰。(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自度无所得食_且君去家久_即具酒炙乐_生则毅然谢曰_(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于是日操瓢道乞。(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二、 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121分)6. (22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听民歌听过民歌。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2)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3)第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4)第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5)第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6)第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和父亲坐一条板凳孙道荣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不过,从那以后,只要我们父子一起坐下来,父亲就会让我坐在他身边。如果是我先坐在板凳上,他就会主动坐到我身边,而我也会像父亲那样,往一边挪一挪。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惟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淘淘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任时光穿梭。(说明以上内容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8期上,有增删)(1)请结合全文来说说“和父亲坐一条板凳”时发生哪几件事?请分点加以概括。(2)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或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3)第段中提到父亲年轻时的事件,有什么作用?(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我对父亲的感情。8. (17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 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 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1)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2)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划线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4)第八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5)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9. (3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02号病房住着两个患贫血症的女人。年轻一点的,是城里女人,另一个是乡下女人。乡下女人是先住进来的,她得知城里女人患的也是贫血时,很是感叹:“不用问,你跟我一样,也是个苦命人。”城里女人不解地问:“你怎么看出来了?”乡下女人大着嗓门儿说:“贫血是穷人专有的病,要不然能叫贫血吗?得这个病的,都是劳累过度加营养不良。人家富贵人吃香喝辣,要得也是高血压、脂肪肝之类的病,才不稀罕得咱这病呢。”城里女人被逗乐了:“大嫂,你的病也是累的?”“我丈夫死得早,留下三个孩子给我。这些年,我差点被这几个兔崽子累死。你有几个孩子?”“我就一个儿子。和你一样,我也是一个人和孩子过。”“你们城里开销大,不像我们乡下,有口吃的就能养大。你儿子几岁?”“18了,在寄宿学校读书呢。”“那得花多少钱啊。”“为了供他,我白天上班,晚上再出去打一份工”“你儿子一定有出息!熬几年,你就该享清福了,吃再多苦、受再大累也值。”城里女人被乡下女人说得很高兴,问:“你的孩子在做什么?”乡下女人撇撇嘴,说:“出大力呗。老大在家种地,老二在城里干活,老三跑广东去打工了。”“你都做奶奶了,今年差不多有50了吧?”“好眼力,再过3天,我就整50了。我是九月初五的生日。”“天,真巧!我也是九月初五的生日。”“咱俩真有缘!看来,今年咱们的生日要在医院过了。”转眼到了九月初五。早晨起来,乡下女人到门口望了好几回,最后,她泡了两碗方便面,递给城里女人一碗,说:“孩子都不在身边,咱们自己吃碗长寿面吧!”城里女人接过来,说:“谢谢。”这时闯进来一个黝黑的汉子,他手里拎着个保温饭盒,头上冒着汗,进门就道:“妈!你吃上了呀?”乡下女人一下笑了,说道:“兔崽子,你不在家忙着秋收,跑来干什么?”汉子憨憨地笑着,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嘛,我媳妇儿一大早就做了长寿面,我紧赶慢赶给你送来。妈,祝你长命百岁!”不一会儿,乡下女人的二儿子也从附近工地赶来了,他带来了母亲最爱吃的猪头肉,还带来了自己刚交的女朋友。乡下女人笑开了花。说话的当儿,老二的手机响了,是远在广州的老三打过来的,他祝母亲生日快乐,早日康复城里女人在旁边默默看着这和和美美的一家,心中酸溜溜的。把孩子们赶走之后,乡下女人见城里女人情绪不高,猜到她大概是想儿子了,安慰说:“别急,你儿子不会不记得你生日的。”城里女人摇了摇头。整整一天,她都心神不定。傍晚,城里女人的一个同事来医院探望她,一进门,说:“你儿子给你快递来一个包裹,我给你捎来了。”乡下女人说:“我就说你不用急嘛!”然后,她抢先接过去,掂一掂,眉开眼笑:“我猜,一定是你儿子给你买的衣服。”乡下女人三下五除二把包裹打开了,果然是一包衣服。上面有一张纸条,她抓起来,高声念道:“妈妈,祝你生日快乐!”然后,她把纸条递给城里女人,抖搂开最上面的一件衣服:“咦,你儿子怎么给你寄男人的衣服呀?”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从城里女人的眼里掉下来那是一包换洗的衣服。乡下女人不识字,她只是顺嘴念出来的,其实纸条上写的是:_。(1)根据全文内容,猜测城里妈妈的儿子纸条上写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2)城里妈妈的心理活动构成了这篇文章耐人寻味的一条线索,又使情节一波三折,跌宕有致,根据提示,填充完整表格。心理变化原因哀叹一个人带孩子,儿子读寄宿学校,学费高,她白天上班,晚上再出去打一份工,劳累过度加营养不良,得了贫血。高兴_乡下女人一家和和美美,三个儿子都没忘记妈妈生日,送来祝福。_担心儿子忘记了她的生日。悲伤_(3)说说乡下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4)从修辞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作点鉴赏。 (5)这个故事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指出全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并分析这种手法背后揭示的深刻主题。 10. (2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美丽的邂逅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作者:朱东锷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2)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3)读第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4)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88分)1-1、1-2、1-3、1-4、2-1、2-2、2-3、3-1、3-2、3-3、3-4、4-1、4-2、4-3、5-1、5-2、5-3、5-4、二、 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121分)6-1、6-2、6-3、6-4、6-5、6-6、6-7、7-1、7-2、7-3、7-4、8-1、8-2、8-3、8-4、8-5、9-1、9-2、9-3、9-4、9-5、10-1、10-2、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