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448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C卷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共4题;共19分)1. (6.0分)默写。 (1)露从今夜白,_。(月夜忆舍弟杜甫) (2)_,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3)后来啊,_,我在外头,_。 (4)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是_,_ 。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 。 (6)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其中描写春景的句子是:_;描绘夏景的句子是:_。 2. (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问,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应改为_;_应改为_(2)给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词语注音。 _潜伏麻痹3. (2分)某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 . 至乐无声唯孝悌B . 流觞韵事足千秋C . 来听渔鼓唱前朝D . 愿无忘名士风流4. (6.0分)请根据情境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手足”指同学,等等。B . 兰兰勇敢地制止了商场里的一个小偷的偷窃行为,李晓明夸赞她说“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C . 你到同学家做客,同学对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大驾光临,我们家真是蓬荜生辉啊!”D . 小华最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请教书法家王老师的指导,她恭敬的对王老师说:“请王老师斧正。”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5.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水尤清冽_二为坻_佁然不动_往来翕忽_俶尔远逝_悄怆幽邃_(2)翻译下列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按原文填空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文中描写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是:_,_,_。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4)课文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的所见和所感,表现了_的气氛。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应如何理解? 6. (5.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一犬坐于前。B .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 .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恐前后受其敌_屠自后断其股_(3)下列语法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止有剩骨”中“止”是通假字,通“只”,副词。B . “投以骨”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理解为“以骨投之”。C . “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是一样的。D . “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4)翻译下面句子。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5)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7. (16分)现代文阅读 奶奶的粽子韩逸萌“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慵懒地倚着,像是饮了一夜的佳酿,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的,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1) 本文围绕着“奶奶的粽子”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_、奶奶包粽子的灵活、_、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 (2)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的。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3)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鯨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威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統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威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_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_颗柔珠。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新民晚报2019年2月25日等,有删改)【链接材料1】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每年,1300成吨塑料注入海洋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817种【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选自新浪网)【链接材料2】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1)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B . 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C . 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人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D . 海洋塑科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2)选文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针对链接材料2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 (4)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 9. (5.0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1)上文选段出自水浒传中的经典篇目_,这一章回最能体现水浒传“_”的主题。 (2)结合选文相关语句分析林冲此时的性格特点。 (3)金圣叹评价林冲: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做得彻”指的是林冲后期奋起反抗的性格。联系整部小说,哪些情节最能体现林冲“做得彻”? 三、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10. (10.0分)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5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2)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下联:阅读_(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你的帖子:读书可以_。11. (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艰难,到处都是战火硝烟留下的疮痍。一个外国记者被派去德国考察,回国后有人问他,你觉得德国能重新崛起吗?这位记者回答道:“德国肯定会重新站起来的。我采访中发现,即使是住在地下室,生活十分艰难的家庭,他们的餐桌上也一定会放一瓶新鲜的花,说明他们重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学习上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面对很多的困难和不如意,这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朵花,将会让你的心变得宁静平和起来,让你重新看到生命的美好,重燃生活的希望之火,坚强地站起来去面对人生的挑战。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共4题;共19分)1-1、1-2、1-3、1-4、1-5、1-6、2-1、2-2、3-1、4-1、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5-1、5-2、5-3、5-4、5-5、6-1、6-2、6-3、6-4、6-5、6-6、7-1、7-2、7-3、8-1、8-2、8-3、8-4、9-1、9-2、9-3、三、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10-1、10-2、10-3、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