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252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书写 (共1题;共2分)1. (2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无私关爱 真诚鼓励二、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爱乐之城就像一颗色彩鲜艳且华丽无比的炮弹,打响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一炮。影迷们热血沸腾,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B . 在离他不到二十英尺远的两块巉岩之间,他看到了成堆的骸骨,阴气缭绕,几乎要让他窒吸了。C . 王维能体验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慨,陆游有对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赞叹,只因他们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同行。D .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3. (2分)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B . 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C .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D .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如果他慷慨无私 , 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B . 为打通这条路,他将老树的树干砍伐后,刨根问底地挖掘起来。C .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D .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5. (2分)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B . 最近,周杰伦早期的成名曲之一蜗牛这首流行歌曲入选了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C . 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D . 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三、 填空题 (共2题;共4分)6. (1分)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明代人。写_大闹天宫和护送_往西天取经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_英雄形象,曲折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反动统治者坚决反抗的精神和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理想。 7. (3分)愚公移山的体裁是_,选自_,这则故事反映了_。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8. (2分)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时间好像一条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五、 默写 (共1题;共10分)9. (10分)(2017岳阳)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十二章)(2)人有悲欢离合,_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3)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 , _”有异曲同工之妙。六、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10. (7分)为呼吁同学们重视部编版教材的推荐阅读,引导同学们爱上阅读,从而营建书香校园结伴书香人生,七年级(2)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两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你也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3)本学期我们的语文教材除了设置朝花夕拾西游记的名著导读环节,还设置了“自主阅读推荐”环节,分别推荐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李汝珍的镜花缘等多部名著。对此,班上小华同学说:“看看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就好了,其他的就不必看了,看不完,中考又不考!”对此,你如何劝说他呢?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1.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足为外人道也遂迷,不复得路(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请写出选文中一个能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12. (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1)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2)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3)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4)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5)全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13. (12分)(2016江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各题。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阎连科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你怎么在这儿?”“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文章节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较原文有删改)(1)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_ _ _(2)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4)“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14.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材料二: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节选自蒋孔阳的读“死”书与读“活”书)材料三: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的过程。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就会觉得更加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本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节选自华罗庚学会自学)(1)根据三则材料说说我们怎样才能读好书。 (2)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材料三作者提出的“从厚到薄”读书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说。 (4)对于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 死书”的想法,你赞同吗?请联系你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十、 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15. (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一)成长路上,有你真好(二)藏在心中的_要求:若选题(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书写 (共1题;共2分)1-1、二、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2-1、3-1、4-1、5-1、三、 填空题 (共2题;共4分)6-1、7-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8-1、五、 默写 (共1题;共10分)9-1、9-2、9-3、9-4、六、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10-1、10-2、10-3、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1-1、11-2、11-3、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12-1、12-2、12-3、12-4、12-5、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13-1、13-2、13-3、13-4、14-1、14-2、14-3、14-4、十、 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