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248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1. (2分)下列语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为与此同类B . 夫子何命焉为C . 必为有窃疾矣D . 此为何若人2. (2分)下面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B . 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C . 花之富贵者也 菊之爱D . 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2分)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甚矣,帝之不惠。帝感其诚。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 . 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B . 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C . 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D . 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4. (2分)选择对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A .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死尸往往来不及运走,而互相压着。B .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往往死的人很多。C .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出的是毒气,到处是死尸。D .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死者遍野,尸骨成堆。5. (2分)下列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 . 怅恨久之(失望)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B . 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同“倡”,倡导。)猛浪若奔(奔马)C . 殚其地指出(害怕)便扶向路(沿着)D . 卒中往往语(到处)今吾嗣为之十二年(继承)6. (2分)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B . 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C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 . 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7. (2分)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 . 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B . 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C . 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D . 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逐渐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8. (2分)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 . 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C . 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D . 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9.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横线B . 横竖C . 横气D . 横格10. (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杀人之计,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中被虎蛟吃掉。B . 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C . 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D . 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11. (2分)句子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B .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犹剧。C .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D .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12. (2分)下列译字有误一项是( ) A . 又义兴水中有蛟 又,另外。B . 并皆暴犯百姓 并,一起C . 蛟或浮或没: 或,有的人D . 朝闻夕死: 朝:早晨13. (2分)“朝闻夕死”一词与下列哪个句子的含义有相似之处?( ) A .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B . 浪子回头金不换C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4.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特别详于士族人物的玄虚清淡B . 本文的写法不是对人物的一生或某个时期作出详细记载和评价,而是截取其中某个片断作客观的叙述C . 全文紧扣自改,着力叙述了周处“自改意”的来由和“自改”“的行动D . 陆云的劝导对周处并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15. (3分)义兴的“三横”是( )A . 周处B . 蛟龙C . 白额虎D . 怪兽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3分)16. (8分)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他与其父_、弟_合称“三苏”。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_、_、_,以及唐代的_、_。17. (1分)“古人贵朝闻夕死”是从论语中:“_”这句话化用而来。 18. (2分)古代往往以地名或官职名作人的别号,周处一文中“平原”指_,这是因为他曾任平原内史;“清河”指_,这是因为他曾任清河内史。19. (1分)读周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_。20. (1分)周处被义兴人看做是“三害”之一,是因为他“_”。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31分)21. (5分)“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22.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 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B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C . 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D . 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 . 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 .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顾而笑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4)用“”给习惯说中画线的A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23. (1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1)促使周处改过自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请用自己的话分析)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3分)16-1、17-1、18-1、19-1、20-1、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31分)21-1、22-1、22-2、22-3、22-4、22-5、23-1、2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