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236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沪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沪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 (13分)(2013邵阳)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B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C . 胜事空自知(空:没有)D . 偶然值林叟(值:遇到)(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 至于负/者歌/于途B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C . 颓/然乎/其间者D . 晚/家南山/陲(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A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 . 见渔人,乃大惊。C . 孔子云:“何陋之有?”D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B . 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C . 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D . 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有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5)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B .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C .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D . 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6)将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7)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2. (7分)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B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C . 诲女知之乎:教诲。D .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2)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学而时习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 . 仁以为己任 以丛草为林C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D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恕乎(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选入本文的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B . 孔子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C . “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的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D .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 (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面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互相轩邈(高)B . 在昼犹昏(夜晚)C . 负势竞上(向上)D . 从流飘荡(顺着)(2)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B .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C . 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D . 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全文纲领,“奇”“异”两字高度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点。B . 选文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多角度展现了富春江两岸群山的美。C . 选文第二段描写水的静态和动态,动静结合,表现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D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传达出作者对名利的鄙弃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4.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稍微增加)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本来,原本)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难道)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水 不 能 冲 石 其 反 击 之 力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是非木杮 斯是陋室B . 可据理臆断欤 我将祠河伯,可乎C . 以为顺流下矣 以草木为发D . 其反激之力 祠之无益(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阅十余岁_ 棹数小舟,曳铁钯_竟不可得_ 天不雨久矣_(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众服为确论。天久不雨,泉日下,百川竭。(5)【甲】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6)【乙】文中晏子劝阻景公不要“祠灵山河伯”,其表面的理由是:“天久不雨”,灵山河伯自身难保,其根本的原因是担心祭祀的费用会增加百姓负担。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个_、_的人(用两个短语概括,从两方面作答)。5. (2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尝君养士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注】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舍业:舍弃家业。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文:指田文,即孟尝君。存问:慰问。刭(jng):割脖子。(1)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问亲戚居处/居无何B .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一屠晚归C . 以故倾天下之士/士以此多归孟尝君D . 皆善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2)翻译下列句子。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3)用三条“/”在下列句子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孟 尝 君 起 自 持 其 饭 比 之 客 惭 自 刭。(4)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6.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 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注】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典郡:掌管郡务。罔不:无不。务:致力,从事。伎:同“技”。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睨之久而不去_康肃忿然曰_及守荆南回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7.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为官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分宁:地名。主簿:官名。委:抛弃,扔弃。手版:即笏(h)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必以情B . 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C . 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 . 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逵 酷 悍 吏 也 众 莫 敢 争 敦 颐 独 与 之 辩。(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8. (6分)(2012湖北)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是:这件(事);如:去,到。(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A .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 . 先天下之忧而忧D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 . 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 . 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D . 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晏子借_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_。9. (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一)宝坻杜文端公(立德),德器厚重,人不见其喜愠之色。京师有无赖子,偶与驺卒哄,乘醉随公舆后辱詈,公若不闻。无赖子随至邸第,詈不止。久之,公遣问曰:“詈可已乎?”无赖子归,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仓皇诣第谢罪,公慰遣之,仍予二金,令改行生理,无赖子感泣而去,岁时必至公门叩拜,卒为善人。予乡文定孙公(廷铨)、司寇高公(珩),居乡亦然,皆可为士大夫法。(二)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他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注释:驺(zu)卒:掌管车马的差役。哄(hng):吵闹。 舆(y):指车。詈(l):骂,责骂。伧父(cng f):晋南北朝时,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修刺:置备名贴,作通报姓名之用。(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詈可已乎(停止)B . 卒为善人(最后,终于)C . 他父欲食饼不(通“否”)D . 令于是大遽(立刻,马上)(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B .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C .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D .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仓皇诣第谢罪。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4)请结合两篇短文分析杜文端公和褚公在为人品性方面有何相同之处。10.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富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皝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朝代)文学家。 (2)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西蜀之去南海B . 去国怀乡C . 去死肌,杀三虫D . 公然抱茅入竹去(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妙处? (4)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由此可见,这篇文章表现了欧阳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欧阳修自称“醉翁”,他诗酒山林,别有一番天地,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情操?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1、1-2、1-3、1-4、1-5、1-6、1-7、2-1、2-2、2-3、2-4、3-1、3-2、3-3、4-1、4-2、4-3、4-4、4-5、4-6、5-1、5-2、5-3、5-4、6-1、6-2、6-3、6-4、7-1、7-2、7-3、8-1、8-2、8-3、8-4、9-1、9-2、9-3、9-4、10-1、10-2、10-3、10-4、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