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235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任何错误的一项是( )A . 心有灵犀 鞠躬尽瘁 有益身心(y) 癖嗜(p sh)B . 磨顶放踵 废寝忘餐 掮客 术(qin)泱泱然(yng)C . 简明厄要 危言耸听 猝然长逝(c) 临帖(ti)D . 专心致志 销声匿迹 优胜劣汰(li) 踌躇(chu ch)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潮讯峻峭玲珑惕透惊魂摄魄B . 侵蚀浪费巧夺天工惊滔骇浪C . 回溯欣悦风驰电掣规模宏大D . 班驳空旷不曲不挠威然屹立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训诫:告诫,教导。)B .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嶙峋:形容人瘦削。)C .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眩:(眼睛)昏花。)D .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翼:翅膀。)4. (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B .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C . 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D .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5. (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0”记录。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0”的空白。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0”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0”的荒原。这其中,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0”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0”,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A . B . C . D . 6. (2分)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下列画家时代最早的是( ) A . 阎立本B . 唐寅C . 郑板桥D . 文征明二、 外国名著 (共1题;共5分)7. (5分)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根据要求完成文后题目。近年来,私家车越来越多,不少人在自己的爱车上贴上个性化车贴,逐渐形成了一种车贴文化。你们学校想以“车贴文化”为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围绕“车贴文化”设计一个选题(请回避下面题目中出现的选题)。(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围绕“车贴与文明出行”搜集到的资料,请你认真研读材料,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材料1】有的车贴面积太大,遮挡视线; 有的车贴颜色过于鲜艳,容易分散其他车主注意力,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13条规定,“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 广告的,不得影响安全驾驶。”所以,贴车贴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应注意遵循法规。如果贴在车窗等明显妨碍视线的位置或是遮挡住了车牌,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车 主进行处罚。(3)在进行了车贴文化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后,你突然注意到你家车贴上的文字:“我是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你觉得作为交通警察的爸爸开着贴有这样文字的车上下班,有损作为他公职人员的形象,于是,你这样对他说:“ ”爸爸听你讲完,马上拿起去胶清洁剂,擦去了车贴。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2014湖南)古诗文默写填空。 (1)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十则中的“_ , _ ”一句。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10. (15分)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3)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哪两句?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1. (21分)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注释】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_ 醉翁之意不在酒 _心窃乐之 _ 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壑尤/美B . 作亭/者谁C . 饮少辄/醉D . 昨/游江上(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4)读懂山水: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5)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2. (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打好麦收战役。B . 第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很大。C . 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D .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语言品析。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请从人物描写的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简要概括。 (5)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13. (15分)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2)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写出结尾三个比喻句的作用。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在做一件好事时,其内心是非常愉悦且颇感幸福的,是所谓“善由心生,乐偕至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外国名著 (共1题;共5分)7-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1、8-2、8-3、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9-1、9-2、9-3、9-4、9-5、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10-1、10-2、10-3、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1-1、11-2、11-3、11-4、11-5、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2-1、12-2、12-3、12-4、12-5、13-1、13-2、13-3、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