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151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训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给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chxunjin埋没彷徨缅怀探_告_讨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经典诗文默写。 (1)_,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2)浮云游子意,_。(李白送友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 (4)_,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5)夜来城外一尺雪,_。(白居易卖炭翁)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3. (8分)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填作家名)的代表作,小说不仅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小人物”,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吃饭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世态图。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4. (4分)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今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迎来一次日全食。本次日全食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左右。日全食这一天文奇观,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江苏正在系列开展日全食科普宣传活动。第_句,修改意见:_。第_句,修改意见:_。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5. (15分)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第四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爱心捐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八年级(1)班班委会向本班家长发出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一处内容上的语病,一处格式上的错误,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邀请函尊敬的家长: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放飞梦想,用实际行动创建和谐社会,我们第四中学八年级(1)班拟于2017年11月25日下午5:0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爱心捐赠活动。要求您必须参加!2017年11月20日第四中学八年级(1)班班委会(2)你想请父母和你一起参加此次捐赠活动,你打算怎样对父母说? (3)当你看到活动取得的收获时,心里感慨颇深。下面不能表达你心里的感受的一项是( ) A . 人多力量大B . 众人拾柴火焰高C . 各人自扫门前雪D .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6. (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泛东钱湖明范钦澄波四望空,画舸沂冷风。野寺轻鸥外,人家细雨中。菰蒲临水映,洞壑与天通。即拟寻真去,花源杳无穷。注释:画舸: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沂y:超越极限。野寺:野外庙宇。菰蒲g p: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可食。“菰”的嫩茎称“茭白”,“蒲”又称“香蒲”。洞壑:深谷。(1)这首诗展现了景物_的特点,诗的末联化用了_这篇课文的意境。 (2)结合全诗,说说本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 , 而备失势,众寡 , 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众寡:人数少。建:提出。吴会:吴国。宿:平素;一向。(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_)乘胜克捷(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空气发电技术人们常将风力发电视为最洁净、无污染的发电技术之一,但风力发电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电。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电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如果没有电,后果难以设想。可是,电通常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难以存储。虽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在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仿照上述方式,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70年代末,德国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它的两个储气站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美国Norton电站储气站在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万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两个大型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目前,该技术除了能应用于空气电站应急发电外,也是一种获取洁净能源的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风速高时,风力发电机群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1)有关风力发电与空气发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力发电靠的是自然风力,空气发电靠的是人造空气。B . 利用风力所发的电不能存储,利用压缩空气发的电则可以存储。C . 风力发电因受风力影响而有所不足,而空气发电可以不受风的影响而独立发。D . 风力发电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稳定性不够;空气发电能用于应急发电,还能获取洁净能源。(2)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被压缩储存的空气在释放发电前加热,会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核电站或热力电站被压进高处的水也可以仿照这种做法。B . 空气发电技术是生态能源领域的新突破,它投入使用后,能解决世界的能源危机。C . 将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两者组合,我们将获得比风力发电稳定持久的能源。D . 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我国必将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尤其内蒙地区将全面采用两种发电技术相结合的模式。(3)你认为空气发电技术有没有前途?说说你的理由。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 凝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1)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B . 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C . 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D . 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实用性阅读。(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某种难言的失重感。B . “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C . 文章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段的“疾风暴雨之势”“细嚼慢咽似的”等。D . 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阅读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白。(3)结合选文,谈谈现代社会为什么需要“无用”的阅读? 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邻居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格式规范。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1、2-2、2-3、2-4、2-5、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3-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4-1、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5-1、5-2、5-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6-1、6-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1、8-2、8-3、9-1、9-2、9-3、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