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复习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047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复习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复习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复习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复习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的是( ) A . 诗经B . 春秋C . 论语D . 国语2. (2分)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B .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C . 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D . 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道,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们在世上,用眼睛看到了美的色彩,因为那是有规则的色彩;用耳朵听到了美丽的(xun)_律,因为那是有规则的声音。因此所有的美,都是秩(x)_的建立。诗经最早并不是以文字的面(mo)_出现,它是民间不识字的老百姓的歌(yo)_,后来才被懂得文字的人记录下来,我们今天才看到这部诗经的书面记录。(节选自蒋勋美的曙光)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古诗文名句默写。月的阴晴圆缺,每每牵动敏感的心。“晨兴理荒秽,_”,是陶渊明隐逸避世,沐月山抒;“我寄愁心与明月,_”,是李白牵挂朋友,托月寄情;“共看明月应垂泪,_”,是白居易骨肉分离,望月抒怀;“_,明月来相照”,是王维淡泊宁静,守约独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是李煜心系故国,对月伤怀;“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_。_,化作相思泪”,是范仲淹乡愁情浓,睹月泣泪;“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盖竹柏影也”,是苏轼携友同游,赏月怡情。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5. (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一食或尽粟一石_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策之不以其道_食之不能尽其材_6. (13分)阅读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不知其旨也_ 虽有至道_ 教然后知困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故曰:教学相长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礼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B . 文章首先以“佳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总结出“学学半”这个中心。C .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D . 虽有嘉肴论述的观点与陶行知说的“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的意思相似。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7. (6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举。八戒笑道:“这所放赖不盖!你好道摇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举,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进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谶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英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燕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洞去了。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決,拉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帅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欢笑不题。(1)选段所说的妖精是谁?孙悟空为何要和他大战场?这妖精的结局如何? (2)这妖精最终被擒,这件事给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惹下了怎样的麻烦? (3)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说说这妖精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官亦鸣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守着母亲的灵柩,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的了。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七年的父亲。母亲是轻松的,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在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1)结合第段文字,解释画线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2)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为一抹云彩;_;_。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9. (12分)下面是李阳在“走近交通”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享电动车存在的问题:无时速表车辆超标交通违章交通事故有火灾隐患80%100%40%73%2%材料二:公安机关发现,北京某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投放的车辆,从外观看具备脚踏功能,经现场对投放车辆称重,电动车总重为4766公斤,超出国家标准规定上限766公斤,且没有时速表。(1)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 (2)根据以上结论,请为共享电动单车安全出行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 (3)共享电动单车,是新鲜事物,它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出行,但却存在诸多问题。你认为是否该取缔共享电动单车?请说明理由。不少于60字。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10. (3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因情。中秋闻笛宋朱淑真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_”的特点。 (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 九、 命题作文 (共2题;共10分)11.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他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随意地用一只手接,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请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12. (5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相信或我不相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1、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5-1、6-1、6-2、6-3、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1、8-2、8-3、8-4、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9-1、9-2、9-3、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10-1、10-2、九、 命题作文 (共2题;共10分)11-1、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