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990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无锡(x) 勒令(l) 携式(xi)B . 稀罕(x) 纯粹(cu) 衣钵(b)C . 寡妇(u) 糯米(nu) 尽管(jn)D . 立即(j) 推荐(jin) 琵琶(p pa)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蹬车 肿胀 破落 闲聊 取蒂B . 伛身 官材 僵尸 攥钱 弯曲C . 惶恐 荒僻 塌败 滞笨 愧怍D . 感叹 初息 夜盲 欺负 摔倒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B . 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 , 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C . 玉不琢不成器 , 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D . 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 (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A . B . C . D . 5. (2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是年号纪年法 ,而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则是干支纪年法。B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八位散文家的合称,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已让我们领略了其中四家的风采。C . “衔觞赋诗”、“觥筹交错”、“强饮三大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觞”、“觥”、“白”、“樽”都有“酒杯”的意思。D .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此外还有号与谥号等用以称呼,若范仲淹与滕宗谅同游岳阳楼,其间互称“子京”“文正”更显亲近。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6. (2分)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画横线部分,补写一句。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_,_。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7. (5分)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_、_、_的回忆。(1)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3)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才会留下_、_、_的回忆A无悔 B充实 C持久。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古诗(词)文默写。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_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对友人怀念之情及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是_ , _。人生在世,得失相伴,成败相随,如果能保持“_ , _”的胸怀,就会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风,吹绿了春草,吹红了夏花,吹黄了秋叶,吹白了冬雪。风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请写出含有“风”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_ , _。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9. (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注释】 陶之朱公:即范蠡(l),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侔(mu):等同。 缯(zng):丝织品的总称。(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B . 臣,鄙民也 鄙:浅陋C . 不知当狱 当:应当D . 殆未有也 殆:恐怕(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B . 臣,鄙民也 鄙:浅陋C . 不知当狱 当:应当D . 殆未有也 殆:恐怕(3)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家有二白璧 侧而视之 其径相如也 然其价一者千金A . 用法相同, 用法不同B . 用法相同, 用法相同C . 用法不同, 用法不同D . 用法不同, 用法相同(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 . 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C . 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D . 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5)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家有二白璧 侧而视之 其径相如也 然其价一者千金A . 用法相同, 用法不同B . 用法相同, 用法相同C . 用法不同, 用法不同D . 用法不同, 用法相同(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 . 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C . 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D . 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10. (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家乡的小枣肖复兴枣有多种吃法,枣可以入菜,可以有多种做法,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吃法,这样的做法。一般用枣做菜,枣只是陪衬,比如红枣煨肉,枣只是肉周围一圈的护兵,将军肯定还是中间昂昂然的肘子肉。在家乡沧县吃的这道菜,却是全部用小枣做成的。一盘端上来,红扑扑的,玛瑙一样层层叠叠全是枣。做法是将枣去核后,中间塞上黏面,使得这道菜红白相间,色彩多了一份明快。再浇上一层拌有桂花的浓汁,又使得这道菜玲珑剔透、晶莹透明,还多了一份浓郁的香味。关键是这道菜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有味道,一颗颗小枣虽然只有手指甲盖大,枣肉却厚实有劲,夹上黏面,就更有嚼头。黏面中不用加糖,小枣本身就足够甜的了。北方人都爱吃黏面,有了这层黏面,绵绵软软之中,多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回味。我是第一次吃这样新鲜而有味道的菜,只有在家乡才能吃到这样的菜。家乡沧县被称为枣县,到处是枣树,光枣的品种就有两百多种。说起家乡的枣,打我小时候记事时起就知道。虽然,父亲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沧县,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北京,但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沧县的武术和小枣,不知多少次提起过沧县的小枣,说得他的嘴唇、听得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家乡人从老家给他带来小枣,是让他最高兴的事了。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 , 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一样;对于我来说,虽然一眼认不出来,看不出它和其他地方的枣的区别来,但只要吃上几颗,就会和别的枣判若两人般分得清爽。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打枣,曾是我们孩子的节日。但那枣吃起来,确实不如沧县的小枣甜。当然,甜不是沧县小枣比别的枣多出的惟一优势。有一阵子在北京到处卖一种叫做伊拉克蜜枣的,甜是足够的甜,父亲说甜得齁嗓子,哪儿赶得上老家的枣!老家的枣,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家乡的小枣,一直弥漫在父亲的回忆里和对我们的絮叨里。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这道菜。回到北京,我如法炮制,也做了这样一道菜。枣是从家乡带回来的,用料和步骤完全一样,但做出的味道却和那天在沧县吃的不一样。真是怪了,莫非真是橘易地而成枳吗?毕竟那是在家乡。(有删改)(1)家乡的小枣与其他地方的枣相比,有什么特点?(2)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用小枣做的这道菜的做法、色泽、味道,你认为写这些的作用是什么?(3)品析文章画线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 , 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一样。(4)本文结尾划线处作者写到“枣是从家乡带回来的,用料和步骤完全一样,但做出的味道却和那天在沧县吃的不一样。”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不一样”?11. (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黄蜂筑巢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黄蜂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B那样的金黄上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1)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次数黄蜂的“举动”作者的情感第一次_第二次_(2)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3)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4)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写作与书写题目: , 在这里提示:这里,可能有美丽的风景;这里,可能有别具一格的建筑;这里,可能蕴含有奇特的奥秘;这里,可能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可能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可能展示着多彩的生活;这里,可能有精彩(感动)的瞬间要求:(1)补全题目后作文;(2)要有真情实感,立意要健康积极;(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少于600字;(5)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名。(6)将作文认真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地方,其中书写分3分,分优秀、良好、一般三等,分别得3、2、1分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6-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7-1、7-2、7-3、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1、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9-1、9-2、9-3、9-4、9-5、9-6、9-7、9-8、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