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977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庆历四年春,滕(tng)子京谪(zh)守巴陵郡。B . 山肴野蔌(sh),杂然而前陈(chn)者,太守宴也。C . 阴风怒号,浊(zhu)浪排空,日星隐曜(yo),山岳潜形。D . 伛(y)偻(l)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_的人生信念。A . 尽善尽美 出类拔萃 清新脱俗B . 炉火纯青 脱颖而出 清新脱俗C . 炉火纯青 出类拔萃 超然达观D . 尽善尽美 脱颖而出 超然达观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B . 节日期间,人们不仅可以欣赏鹏山旖旎的生态风光,还能欣赏到风情万种的原生态瑶族歌舞。C . 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树立健康有序的规则体系。D . 清明节小长假,南宁市高速路出口车流量持续高涨,有可能刷新春节车流量。4. (2分)关于下面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解说:句中划线的词语都是名词。B . 一个年轻的画家拜访德国著名的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用一会儿工夫,可卖出去却要整整一年?”“请倒过来试试吧” ,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它。”解说:该句中标点符号正确。C .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解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河水奔涌而来,迅速坠落的特点。D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比赛中,被称为“诗坛扫地僧”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关注。”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5.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B . “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C .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D . 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 (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陈大笑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_。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解放军报2018年9月20日,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根据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第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在第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7.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刘云龙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戗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远没有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的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亏,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索,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什么?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那么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的“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4)读罢全文,你认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8. (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板桥吊吴丞相张悌墓张悌字巨先,寰阳人,少有名理 , 孙休时为屯骑校尉。魏伐蜀,吴人问悌,悌料魏必破蜀,吴人笑其言。既而蜀降于魏,晋来伐吴,孙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至牛渚。沈莹欲待晋师来与战,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若如子计,敌来君臣俱降,无一人死国者,不亦辱乎!”遂渡江战,败。诸葛靓欲牵与俱去,悌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我为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识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今日以身殉社稷,复何遁耶!”遂死之。板桥在三山东北,悌墓在焉。干宝晋纪云:吴丞相军师张悌、护军孙震、丹阳太守沈莹帅师与晋师战,晋人败吴军于板桥,获悌、震、莹等。吴志不为张悌立传,此承祚之所以不得为良史。(选自陈文述秣陵集,有删改)【注释】:名理:治世之名。孙休:即吴景帝,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孙权第六子。诸葛靓(jng):字仲思,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少子。承祚:陈寿,字承祚,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孙休时为屯骑校尉_悌料魏必破蜀_既而蜀降于魏_复何遁耶_(2)用“/”给下列句子画三处停顿。 我为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识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若如子计,敌来君臣俱降,无一人死国者,不亦辱乎!(4)联系文章内容,请说说张悌是个怎样的人? 9. (11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 孔子,名_,字仲尼,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_人不知而不愠_为人谋而不忠乎_不逾矩_(3)翻译下列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写出一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5)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0. (7分)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 雅趣出处古诗文名句评点饮酒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_。你我皆随意。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之乐,_。酒中有真趣。郊游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禽鸟赶春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_,误入藕花深处。【甲】_鼓乐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杏花疏影里,_。难忘那些通宵!王维竹里馆_,_。自个儿乐。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古诗文的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说“_,_”。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绿色治理”的铿锵之音。我们天津也紧跟时代脉搏,进一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蓝天保卫工程”主题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谋划设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燃煤结构也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燃煤会造成污染,做好煤的文章,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改善燃煤污染的重要途径。材料二:提升工业污染源全过程管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加严排放标准,倒逼企业提升改造末端治理设施很重要。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进而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扬尘污染的全域精细化管控。材料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新建更新社区(行政村)健身园1000个、乡村健身广场100个、街镇全民健身中心30个、登山步道10条、体育公园2个。推进公办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年内开放150所。材料四:发挥跟踪研究机制的优势,做好科技支撑与服务。及时跟踪污染特征的演变规律,动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环境效果,为科学、精准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1)上面四则材料与“蓝天保卫工程”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在进一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12. (1分)渔家傲秋思通过对_的生动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_的真挚情怀和渴望_的愿望,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败、不修边务、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_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_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企盼得到_的愿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作者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他_、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_、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满江红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_,反映了她在封建_和_的束缚中,走向_前夕的_和_的开阔胸怀。 13. (10分)名著积累。 选段一: “没有用处!”【甲】 激动地回答,“那么,先生,您认为由我收集起来,这些财富是丢了吗?照您来看,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物是为我自己吗?谁告诉您说我不会好好地利用它们呢?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的人,有被压迫的种族吗?有无数要救济的穷人,要报仇的牺牲者吗,您不明白吗?”( )选段二: 【乙】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 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 )选段三: 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丙】明白了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1)以上三段选文分别出自哪部名著?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相应的括号。A 红岩 B海底两万里 C骆驼祥子(2)选文中的人物分别是: 【甲】_【乙】_【丙】_(3)请根据选段一中人物的语言,概括叙述一个能够证明他言行一致的事例。 (4)如果【甲】要用收集的财富资助他人,你建议资助【乙】和【丙】中的哪一位?并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网上一则消息称,公交车上一位女子给一位孕妇让座,孕妇一脸淡然地坐下,并未以任何方式表示谢意;女子不高兴了,说你起来我手机掉在座位下面了,待孕妇站起来,女子一屁股坐下去,说你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这个座位我不让了。孰是孰非,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女子干得好,就是不能助长孕妇这种怀了孕就觉得全世界都必须让着她的坏毛病,“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还有的人则认为做好事有同情心是修养使然,而不是为了索取感谢,如果那样,也是沽名钓誉,假充善人。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可以发表看法,讲述故事,抒发情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5-1、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1、6-2、6-3、6-4、7-1、7-2、7-3、7-4、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8-1、8-2、8-3、8-4、9-1、9-2、9-3、9-4、9-5、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0-1、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1-1、11-2、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12-1、13-1、13-2、13-3、13-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