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联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649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联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联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联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半期联考试卷一、 基础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粗犷(gung) 澄清(chng) 静谧(m) 窠巢(k)B . 混和(hn) 看护(kn) 济南(j) 萧瑟(s)C . 贮蓄(zh) 装载(zi) 莅临(l) 菜畦(q)D . 发髻(j) 应和(h) 高邈(mio) 着落(zho)2. (2分)下面各组词语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尴尬(g) 颓唐(ti) 襁褓(qing) 隐秘 众目睽睽B . 招徕(li) 妖娆(ro) 哂笑(shn) 广袤 惟妙惟肖C . 禁锢(g) 嗤笑(ch) 睥睨(p) 酝酿 销声匿迹D . 拮据(j) 扶掖(y) 诘责(ji) 纠纷 莫衷一是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B . 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C . 我们的道德良心告诉自己不要倾心于权力、虚荣,因此,潜在的欲望深深地蛰伏于内心深处。D .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4. (2分)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谁也不能否认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不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B .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建造设计成功,便已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建筑大师的地位的标志。C . 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D . 这绝妙之作便出自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之手。5. (2分)下面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中国呐喊B .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C . 窃读记林海音中国城南旧事D . 论语孔子春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6. (2分)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_,这本书是_,又译作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 二、 默写 (共1题;共12分)7. (12分)根据课文默写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 (2)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 (3)夕日欲颓,_。 (4)晴川历历汉阳树,_。 (5)_,志在千里。 (6)白居易钱塘江春行中借“花”“草”描写早春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 (7)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_,_。 (8)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歌,回答问题。【甲】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根据诗歌的内容,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地有什么相似之处?(2)面对相似的处境,这两首诗作者最终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划线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 无案牍之劳形_濯清涟而不妖_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2)翻译下列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结合桃花源记与【乙】文,说说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9分)10.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边疼着,一边美好遇到他们,是在去南方的火车上。彼时,他们剥好橘子正要往女儿口里送时,小女孩突然调皮一笑,像个小精灵般,腰肢一扭便滑开了。对面的我,被这温暖的一幕打动,眼见旅程无聊,便和他们搭讪了起来。听他们口音,应是北方人,我便问:“年关将近,你们怎么往南方去?在南方定居?”男人摇头。他们在南方小城打工,上周好不容易买好车票,准备回北方老家过年,这刚到家第二天,便又急着返回南方。到南方后把事情处理好,然后再回家过年。什么事这么慌张?这年头买张火车票容易吗,短短两三日就要来回奔波?男人看我疑惑,刚要说话,却被他的妻子给打断了。女人指着孩子说,因为她骗了人家,他们才不得不来往匆匆。在他们的话匣子中,我才得知前后的原委:他们在南方小城打工,九岁的女儿,就在他们工地旁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男人干的是模板活,很累很苦;女人的活儿比较简单,在工地上做做饭,烧烧汤,支持家用。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棚户区,来这里的都是农民工。大家的日子过得虽然都是清苦,但相处得也是极为融洽。本来,棚户区的日子虽然平淡,但也不失幸福地继续着。但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里,一个民工兄弟的女儿却得了病,医院下的诊断触目惊心:癌。孩子在医院住了短暂的日子后,便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而回。当然,医生也曾暗示过,说这种病发现时已是晚期,不是花钱的事了。他们听出医生的弦外之音,才不得不抹着大把眼泪把孩子接回了“家”。据说,这种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谁也没敢去看她。只有男人在网上查阅过,这种病根本就没有传染性。但是,没人信他。他和妻子,几次去过那个女孩的家。尽管比较拮据,但每次去都买水果,送上几百元钱。他们能表心意的,也只能如此了。几个月后的一天,星期一。被折磨得不成样的女孩正躺在椅子上休养,对着门,对着阳光。他们的女儿上学时,正好经过女孩家门口,看到屋内的她。女儿隔院子喊,等放假了,我来看你。那个女孩反问,你来看我干吗?女儿揉揉鼻子,略微想了想,便答道,我来给你讲讲外面的世界:这几天,花开了,冰融了,水在欢快地唱歌。还有,童话书里的小熊掉进陷阱后,又被猎人救了起来。还有可恨的灰太狼,被喜羊羊捉弄得好惨呀女儿一口气将她心中所认为的美好说了出来。躺椅上的女孩苍白的面容上飞来了一抹嫣红。女孩稍微挣扎了一下,眨巴着大眼睛,说,你真的会来吗?女儿重重点了点头,做出了承诺:我说话算话的,否则让我鼻子长到天上。下周四上午我们放寒假,中午我就来看你。我讲一天,你听一天,好吗?里面的女孩点点头,脸上笑靥如花;外面的女儿也点点头,面颊上阳光朵朵。约定,本是不会落空的。只是女儿没想到,为了返途顺利,父母提前买好了火车票,且在第二天就出发了。她只好把心事压在心底,不敢跟父母言语。她也知道,现在的火车票是多么难买。回家后,她才把心事告知于父母。爸妈丝毫没耽误,决定次日就返程。我听完,鼻端酸酸,感动的同时却也问他们:“值得吗?”我知道,对于经济拮据的他们,不说来回上千公里的颠簸,光是车费怕是也不少。“值得!”男人郑重点点头,“女儿答应过她,我们不能磨灭了那个女孩心中期待的那份美好。”这时,女人也指着女儿说:“同时,我们也希望她以后也能珍惜别人对她的美好,更不希望她从小就视承诺为儿戏。”在遇到他们之前,我很难想象,世间居然有美好得诸如他们这样的人,为了孩子对别人的承诺,不惜颠簸千里之遥来兑现诺言。现在我知道,说是为了生命即将陨落前的悲悯也好,还是为了捍卫并践行承诺也罢,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份承诺,在美好得令人心疼的同时,却也熠熠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彰显着生命的尊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段的两个疑问句既写出了“我”心中的疑惑,也推动了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B . 选文第段写到男子和妻子虽然生活拮据,但每次都会去带水果和现金去看望患癌症的女孩,体现了他们心灵的美好和善良。C . 选文第段写到女儿“把心事压在心底”,可以看出他们女儿的懦弱和不守信用。D . 选文的结尾写到“这份承诺,在美好得令人心疼的同时,却也熠熠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彰显着生命的尊严”,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升华了本文的主旨。(2)文章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农民工一家人的故事。 (3)品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一边疼着,一边美好的理解。 (5)文章是如何讲述农民工一家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 (2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邵华良渡江支前立功劳蒋同明1949年4月21日夜,滂沱大雨下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安庆长江江面一时间突然炮吼枪鸣、万船竞渡,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在大渡口强渡长江,并一举成功。肥东支前第一团紧随其后,乘风破浪,跨越长江。解放军登岸后即紧追仓皇逃跑的国民党部队,他们猛打猛冲,前仆后继,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担架队员个个气喘吁吁,扛着空担架跟随部队前进。邵华良的任务,是边行军边解决全连100多人的吃饭问题。进入石台、绩溪山区后,沿途村庄稀少,即使遇上几户人家,也因听信谣传,躲得不见踪影。在绩溪山区的一个夜晚,有人实在饿得招架不住,从一个财主家箩筐里找到几个黄澄澄的大油果。一位医生说是山果,并带头尝了一口,觉得又香又甜,口感很好。于是,几个人就把果子分吃了。当邵华良叫大伙开饭时,几位吃山果的队员全部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后来才知道,这是桐树上结的桐油果,吃了易中毒。那位医生中毒最严重,第二天行军时,成了第一位被担架队抬着走的病员。山路崎岖,云遮雾绕。解放军一边轻装前进,一边翻山越涧抄近道,欲用双脚超过敌人汽车轮。这时,部分担架员改做运输员,用担架抬着弹药器械随军行动。头一月,几乎天天风雨相伴,白天冒雨行军,浑身湿透,夜晚宿营,架柴烤衣。偶尔遇上好天气,敌机就来跟踪侦察、扔炸弹、低空扫射。夜晚敌机发射的照明弹将天空照得如同白昼。支前队伍中,有少数意志薄弱者,悄悄地不辞而別,开了小差。作为预备党员的邵华良,既要解决全连的生活问题,还要照顾其他队员,他鼓励大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随着部队越来越深入南方,粮草供应越来越困难。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很难满足过境大军的需求。邵华良走东家串西家,找村长问保长,人家只认银元,邵华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银元购买;人家没有大米只有稻谷,担架队员就自己打开水碓舂米。队员们大部分都是农村庄稼汉,舂米做饭,个个是行家里手。至于蔬菜供应,在兵荒马乱之际,有钱无货,能搞点儿盐水泡饭即为奢侈生活了。5月上旬,部队进入皖浙交界的高山峡谷,困难接踵而至。尤其是要攀越拦路虎摩天岭,上山15里,峭壁丛林,下山15里,悬崖荆棘。邵华良身背行军餐具带头爬山,大谢村刘玉林紧随其后,肩扛一箱足有100公斤重的机枪子弹,下山后,两人都累得坐在地上起不来。5月中旬,支前队伍经浙江转至江西玉山,解放军第十七军后勤部首长带来汽车,将担架团的弹药器械等辎重装车运走。至此,第一民工团完成渡江支前的光荣任务。(有删改)(1)请你分析本文的切人点。 (2)“安庆长江江面一时间突然炮吼枪鸣、万船竞渡,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在大渡口强渡长江,并一举成功”中的划线字“竞”和“强”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3)作为记述渡江战役的文章,这篇文章以_为写作顺序;在表达方式上,以_为主。 (4)写作时,选择事例(选材)需要围绕表达的重点,强调其某一方面的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所选择的材料,都突出了解放军渡江战役之顺利,而本文所选材料则突出了战斗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两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分别有什么作用? (5)毛泽东笔下的人民解放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本文中的邵华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6)读完本文后,你能从中找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国民党军所谓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时所向披靡的原因吗?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请你以我找回了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完成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不要在作文中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姓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默写 (共1题;共12分)7-1、7-2、7-3、7-4、7-5、7-6、7-7、7-8、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1、9-2、9-3、9-4、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9分)10-1、10-2、10-3、10-4、10-5、11-1、11-2、11-3、11-4、11-5、11-6、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