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649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21题;共81分)1. (2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_,这是一首_诗(填诗体名称)。2. (6分)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吾与汝毕力平险 _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_方七百里,高万仞 _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 _如太行、王屋何? _汝心之固 , 固不可彻 _3. (6分)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争论不_ 移风_俗 诉_法律原形_露 付_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_4. (6分)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不以千里称也 _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才美不外见 _策之不以其道 _执策而临之 _5. (6分)文言重点字词解释造饮辄尽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俟其欣悦_斗折蛇行_薄暮冥冥_泉而茗者_6. (3分)愚公移山的体裁是_,选自_,这则故事反映了_。 7. (6分)解释下列词中画线的字。止有剩骨_ 缀行甚远_ 弛担持刀(_一狼仍从_ 洞其中_ 顾野有麦场(_8. (1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9. (5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甲】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乙】 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hun)衣洗衣服。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意估计。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10. (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1.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B .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人不知而不愠C .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 . 殚其地之出 , 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2. (2分)对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杂然相许 许: 赞同B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C . 寒暑易节 易: 交换D .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13. (2分)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 先主解之曰。 宋何罪之有?B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C .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14. (2分)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A . 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B .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C . 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D . 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15. (2分)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译文,将序号填在括号内。温故而知新( )A . 温习了所以能知道新的知识。B . 温习旧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悟出新道理。C . 温习旧的知识,然而要知道新道理。16. (2分)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B .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C . 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D . 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17. (2分)选出理解句意正确的一项。( ) A .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开窗观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互相可以看得见。B .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靠近苏东坡两膝盖的地方,都隐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C . 佛印绝类弥勒。佛印同弥勒完全不同。D .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上面又盖了一个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四个字,它的颜色是红的。18. (5分)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线的词,判断重读的字词。北山愚公者 ,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9. (2分)愚公移山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20. (6分)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_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_的语气,其目的是_。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_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_的语气,其目的是_。21. (2分)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二、 问题理解 (共3题;共6分)22. (2分)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B .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C . 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D . 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23. (2分)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于厅事之东北角B . 策之不以其道C . 杜少府之任蜀州D .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24. (2分)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山不加増”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河区智叟笑而止之曰B . 何苦而不平C . 人不知而不愠D . 黑质而白章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4分)25. (14分)古文阅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选出下列各组画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B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黑质而白章C . 流辈甚称其贤;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 . 色愈恭,礼愈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翻译句子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但有冻馁之患。B .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C .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D . 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4)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对比,说明 的道理。四、 拓展阅读 (共1题;共6分)26. (6分)课外阅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干:岸边。圮(p):倒塌。阅:经历。棹(zh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柿(fi):木片。颠:颠倒、荒唐。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00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 . 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 .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 . 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 . 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 .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21题;共81分)1-1、2-1、3-1、4-1、5-1、6-1、7-1、8-1、8-2、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二、 问题理解 (共3题;共6分)22-1、23-1、24-1、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4分)25-1、25-2、25-3、25-4、四、 拓展阅读 (共1题;共6分)26-1、2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