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61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狩(shu)猎 蒙昧(mi) 深恶(w)痛疾B . 羸(li)弱 缅(min)怀 前仆(p)后继C . 胆怯(qi) 校(jio)补 不醒(xng)人事D . 亵渎(d) 抖擞(shu) 抑扬顿挫(cu)2. (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满屏喧嚣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一鸣惊人。此档栏目,和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一相逢” , 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 , 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当某些传统文化走入困境,陷入迷惘,我们不必束手无策 , 只需要一双创意的翅膀,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 , 奔向新的远方。(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喧嚣B . 一鸣惊人C . 束手无策D . 创意(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家讲坛”将国学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互换位置)B . 随着秦始皇兵马佣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删掉“随着”)C . 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防范于未然。(把“避免”改为“防止”)D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删去“会不会”和“能不能”)二、 名著阅读 (共2题;共9分)4. (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智激美猴王”中却表现出了忠勇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的一面。B . 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C . 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D . 林冲被发配到沧州后,遇到当初在东京得到他救济的李小二,李小二不时送汤送水到营里给林冲吃,并告诉了林冲陆虞候要火烧草料场。5. (7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哪里哄我。”上文中的“那人”是_,“真君”是_;“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是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6. (5分)名句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 (2)荡胸生曾云,_。 (3)_,柳暗花明又一村。 (4)己亥杂诗中,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_,_。 (5)时值金秋,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赞美秋季美景的诗句是:_,_。 四、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古诗词中有很多传诵千古的精彩名句,让后人赞叹不已。请从本课所学的诗词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写一段赏析性文字。200字左右。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李耕拓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 , 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有删改)(1)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2)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段中划线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4)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段划线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 . 第段划线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C . 第段中划线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D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9. (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陶俑秦兵马俑出土以后,我在京城不止一次见到有人指着在京工作的陕籍乡党说:瞧,你长得和兵马俑一模一样!话说得也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在相貌上的衍变是极其缓慢的。我是陕西人,又一直生活在陕西,我知道陕西在西北,地高风寒,人又多食面食,长得腰粗膀圆,脸宽而肉厚,但眼前过来过去的面孔,熟视无睹了,倒也弄不清陕西人长得还有什么特点。史书上说,陕西人“多刚多蠢”,刚到什么样,又蠢到什么样,这可能是对陕西的男人而言,而现今陕西是公认的国内几个产美女的地方之一,朝朝代代里陕西人都是些什么形状呢,先人没有照片可查,我只有到博物馆去看陶俑。最早的陶俑仅仅是一个人头,像是一件器皿的盖子,它两眼望空,嘴巴微张。这是史前的陕西人。陕人至今没有小眼睛,恐怕就缘于此,嘴巴微张是他们发明了陶埙,发动起了沉沉的土声。到了秦,就是兵马俑了。兵马俑的威武壮观已妇孺皆晓,马俑的高大与真马不差上下,这些兵俑一定也是以当时人的高度而塑的,那么,陕西的先人是多么高大!但兵俑几乎都腰长腿短,这令我难堪,却想想,或许这样更宜于作战。古书上说“狼虎之秦”,虎的腿就是矮的,若长一双鹭鸶腿,那便去做舞伎了。陕西人的好武真是有传统,而善武者沉默又是陕西人善武的一大特点。兵俑的面部表情都平和,甚至近于木讷,这多半是古书上讲的愚,但忍无可忍了,六国如何被扫平,陕西人的爆发力即所说的刚,就可想而知了。汉代的俑就多了,抱盾俑,扁身俑,兵马俑。俑多的年代是文明的年代,因为被殉葬的活人少了。抱盾俑和扁身俑都是极其瘦的,或坐或立,姿容恬静,仪态端庄,服饰淡雅,面目秀丽,有一种含蓄内向的阴柔之美。汉兵马俑出土最多,仅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墓里就挖出三千人马。这些兵马俑的规模和体型比秦兵马俑小,可骑兵所占的比例竟达百分之四十。汉时的陕西人是善骑的。魏晋南北朝的陶俑多是武士,武士里相当一部分是胡人。那些骑马号角俑,舂米俑,甚至有着人面的镇墓兽,细细看去,有高鼻深目者,有宽脸彪悍者,有眉清目秀者,也有饰“魋髻”的滇蜀人形象。隋至唐初,天王俑、三彩女侍俑、骑马女俑、梳妆女坐俑等名俑大量出土。唐崇尚的不仅是力量型,同时还是表现型。男人都在展示着力量,女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美,我们看到了女人的发式多达一百四十余种。这是多么自信的时代!陕西人习武健身的习惯可从一组狩猎骑马俑看到,陕西人的幽默诙谐可追溯到另一组说唱俑。从那众多的昆仑俑,骑马胡人俑,骑卧驼胡人俑,牵马胡人俑,你就能感受到陕西人的开放、大度、乐于接受外来文化了。而一组塑造在骆驼背上的七位乐手和引吭高歌的女子,使我明白了陕西的民歌戏曲红遍全国的根本所在。宋代的捧物女绮俑从安康的白家梁出土,她们文雅清瘦,穿着“背子”。还有“三搭头”的男俑。宋代再也没有豪华和自信了,而到了明朝,陶俑虽然一次可以出土三百余件,仪仗和执事队场面壮观,但其精气神已经殆失,看到了那一份顺服与无奈。如果说陕西人性格中某些缺陷,呆滞呀,死板呀,按部就班呀,也都是明清精神的侵蚀。每每浏览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陶俑,陕西先人也一代一代走过,各个时期的审美时尚不同,意识形态多异,陕西人的形貌和秉性也在复复杂杂中呈现和完成。俑的发生、发展至衰落,是陕西人的幸与不幸,也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幸与不幸。(1)文章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来介绍“陶俑”的,请从文中找出四条有关“陶俑”的特点。 (2)文中第四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五段中“多”字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 秦兵马俑的高大与真马不差上下,兵俑几乎都腰长腿短,和说明秦时代的人们确实生的腰长腿短。B . 扁身俑,兵马俑,或坐或立,姿容恬静,仪态端庄,服饰淡雅,面目秀丽,有一种含蓄内向的阴柔之美。C . 唐宋时期,天王俑、三彩女侍俑、骑马女俑、梳妆女坐俑等名俑大量出土。我们看到了女人的发式多达一百四十余种。D . 能让我们感受到陕西人的开放、大度、乐于接受外来文化的特点的俑来自那众多的昆仑俑,骑马胡人俑,骑卧驼胡人俑,牵马胡人俑等。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蒙辞以军中多务_(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B . 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C . 见往事耳 往事依依D . 刮目相待 刮骨疗毒(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5)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王安石(其一)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其二)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注释】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蜩(ti2o):指蝉。陂(b5i):池塘。持:携带。(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_,_。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_来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_来表达感情的。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题目:那段岁月,那段情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时代不会辜负奋斗者2018年7月,一篇18岁女生关于贫穷与希望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在2018年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王心仪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有两个弟弟,一个体弱多病的妈妈,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做零活的收入生活。从小学开始,王心仪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家庭的重担。然而,面对苦难,王心仪以“感谢”回应,她的“感谢贫穷”,实质是战胜贫穷的胜利宣言以及与生活的和解书,而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美化和浪漫贫穷。她真正感谢的,是在这种生活经历中获得的让自己变得强大的力量。作文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1、2-1、2-2、3-1、二、 名著阅读 (共2题;共9分)4-1、5-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6-1、6-2、6-3、6-4、6-5、四、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7-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1、8-2、8-3、8-4、9-1、9-2、9-3、9-4、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1、10-2、10-3、10-4、10-5、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1、11-2、11-3、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