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55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面几句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5分)2. (5分)默写蒹葭苍苍,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最爱湖东行不足,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 ,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_ , _。三、 书写 (共1题;共6分)3. (6分)给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chxunjin埋没彷徨缅怀探_告_讨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4. (15分)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很多新的同学,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要知道,与人交往,结为朋友,是需要真诚与爱心的。我们不妨来开展一次“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 (1)请仿照示例分享与友情有关的古诗词。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2)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你愿意和哪一位历史人物交朋友?并说说你愿与他为友的理由注意要写积极向上的历史人物。回答理由时,要写出这个人物的优秀品质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请结合实际谈谈网路交友的利弊。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5. (15分)综合运用。九年级某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要求12字以内)(2)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呢?请提一条建议。(3)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呢?许多仁人志士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你能仿照例句概括一个这样的名人故事吗?示例:爱迪生乐观面对千次失败,终于为人类发明了电灯泡。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6. (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真珠:即珍珠。(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残阳斜照水面,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B . 运用“铺”字显得平缓,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C . “瑟瑟”“红”写出了残阳照射下,江面光色变化,显得冷寂萧瑟的暮江景象。D . 以“真珠”为喻,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2)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瑟瑟”和后句中的“可怜”二词,可见优美的景物中蕴含了诗人的愁苦之情。B .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和谐、宁静,让诗人流连忘返。C . “露似真珠”“月如弓”,喻体寻常,如信手拈来一般,却传达出无限生机,无限情意。何等传神!D . “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接暮江,下连月露,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李侍郎绂 , 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 , 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 , 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李绂,人名。赀(z):通“资”,钱财。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少时家贫 少:_无不立对 对: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1)开头引用墨子严厉批评耕柱子的故事,作用是什么?(2)根据文意,第段划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词语是( )A . 认真B . 欣然C . 坦然D . 乐意(3)第段划线的三个句子,它们的句序能调换吗?请说明理由。(4)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9.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朗读者:点燃阅读热情,给你读书时刻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新节目朗读者赢得了如潮赞誉,网络上下对这档节目的评价更是近乎“零差评”。嘉宾们以念诗、读散文和家书的方式,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观点1:重拾书本,感受文字强大魅力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节目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回顾人生片断,将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给观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习惯,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人会逐渐丢弃,而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一直坚持下来。文字的力量,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可能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了。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变得寥落荒芜。尽管在国家的倡导、媒体的呼吁之下,喜欢读书的人仍为数不少,但毕竟少了许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感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让人们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正是此类节目的意义所在。文化节目广受好评,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高扬,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据红网)观点2:走红背后,召唤人文精神回归看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很多人都嘉许它们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种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就值得思考。无论“清流”还是“清新”,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笔者看来,节目走红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真”,即节目中那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透过这两档节目,很多人说看到了文化的价值。诗词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给人很大触动,除了文字优美,更多在于其传达的价值与读者、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尤其是在朗读者里,虽说从“朗读”的层面,并不是每一位嘉宾都能展现出专业水准,但透过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切情感。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节目中传递的这些价值观念“距离现实太远”,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照自身、反省内心、激活自我的机会。一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么?对此,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虽然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的节目也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但应该看到,无论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评析,还是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去追寻,节目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至关重要。(据中国青年网)观点3:多维阅读,构筑新型生活方式朗读者用情感共鸣唤回文学认知,给人一种新的实在的媒体体验。其先讲故事、后朗读的模式将文化与生活连线,告诉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阅读,换一种方式去做高雅的文化交流。它不仅为观众呈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更激发了很多人的阅读兴趣。朗读者这档节目告诉我们,健康需要营养,心灵离不开阅读。阅读一本书,你看见的是无声的文字,你听见的是有声的倾诉。当你能感受到这种倾诉,你就会发现世间百态的复杂和简单,就会理解情感的缤纷色彩,珍惜生命的本真价值。有人说,阅读要有呼吸的感觉;有人说,阅读要有燃烧的感觉;有人说,阅读需要给心灵以慰藉。我觉得,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档节目拥有大批的年轻观众,他们中很多人刚刚真正开始感知人生的内涵,节目可以启发很多年轻人,教会他们如何给自己的生命质量做加法。确实,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理应主动去搭配自己喜爱的精神食粮。故而,此类文化节目多多益善。(据中国经济网)拓展材料:见字如面节目简介见字如面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阅读推广节目。节目邀请一线当红明星,用生活化、角色化的声音,变身为写信人本身,为大众读出“他们”写的信。所读的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而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就在现场,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社会风物仿佛都触手可及。而信中幽默的文字往往有种特殊的力量,直击人心。这样精致纯粹的节目将带领观众重新领会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唤起大众对书信的重新认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简介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也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选手们在电视节目中除了展现自己的诗词歌赋造诣,更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他们喜爱的诗词带来了更为令人信服的注解。十期节目里,全国各地的普通人构成的百人团成员们的风采、性情带给观众最大的惊喜,诗词带来的欢乐与忧伤,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中得到释放。他们的共同经历,就是拥有的一颗热爱诗词文化的心。(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B . 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且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C . 朗读者也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D . 很多人都嘉许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2)阅读“观点2:走红背后,召唤人文精神回归”部分,概括朗读者走红的原因。 (3)朗读者这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吗?结合文本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链接材料】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王本朝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言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冯骥才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言九、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10. (10分)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 (1)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2)请以朝花夕拾和名人传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 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上文坑中,主人公撞人逃离后又勇敢承认,是“他”良知的不缺席。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不能缺席,请以“_不能缺席”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默写 (共1题;共5分)2-1、三、 书写 (共1题;共6分)3-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4-1、4-2、4-3、五、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5-1、5-2、5-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6-1、6-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8-4、9-1、9-2、9-3、九、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10-1、10-2、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