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01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一、 默写 (共1题;共7分)1. (7分)古诗文默写。(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句子是:_。(4)每学期我们都会读到古代诗词曲中的传统名篇。这些作品有的抚今追昔:“_,自将磨洗认前朝”;有的慷慨悲愤:伤心秦汉经行处,_;有的感时伤怀:“怀旧空吟闻笛赋,_”;有的思亲念友:“海内存知已,_”。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二、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2. (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一道经古通今的时空走廊,一部知往鉴今的历史典籍【A】廊桥。桥下弯弯的流水,流淌着一段廊桥遗梦。被遗忘的细节,静止在时间深处。古朴_(A清寂B清纯)的廊桥,既有大气恢宏,亦有小巧玲珑,如星星点zhu_ , 闪闪烁烁。在葱茏与xio_索之间,廊桥是始终不变的身影,它们与山水和谐相映,显出一派长者的风范。风姿绰约的闽北廊桥,(A散落B零落)_在青山绿水间。这些廊桥虽然姿态各异,神韵不同,但是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它们是中国桥梁史上的活化石。(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点zhu_xio_索风姿绰约_(Azhu Bchu)风范_(Afn Bhun)(2)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填空。(只填序号)古朴_(A清寂B清纯)的廊桥_(A散落B零落)在青山绿水间(3)文段中【A】处的标点符号应填_。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3. (6分)名著阅读。 (1)水浒中的火,燃烧在江湖上,燃烧在英雄的血液里。请写出书中英雄人物与“火”有关的故事情节2个。_,_(2)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完成下列题目。关键词:状元桥 金氏父女 嫉恶如仇综合上面三个关键词的信息,说说这一情节的主人公是_,他的绰号是_,这一情节的故事名叫_,请你再写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4. (15分)2016年“两会”上,有委员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废除中国大陆通行的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繁简之争”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材料一:网上流传的“段子”中说:“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有雲无雨,開関无门”(注:以上提及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对应关系:親亲,愛爱,產产,厰厂,麵面,運运,導导,雲云,開开,関关。)材料二:说汉字简化导致表意功能弱化的看法看似很有文化,其实是对汉字知识的无知例如那个“愛”,早在晋代就有“爱”的写法了,这是由行书演化而来的几千年来,汉字发展的主流就是由繁到简。况且“愛”字最初表达的意思是依依不舍、舍不得的样子。而“愛”中的“心”,是声旁的一部分,跟意思无关。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汉字简化,同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有密切关系,是为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服务的,简化汉字便于书写,便于提高人民的普遍文化水平这在当时有其必要性,而现在大陆使用简体字,而港澳台地区使用繁体字,这不利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祖国的统一。(1)请从材料中概括出赞成和反对简化汉字的理由各两条。 (2)针对“繁简之争”,校报委托你采访语言学家赵教授,请你事先准备两个采访问题。 (3)班级拟出一期“认识汉字,传承文明”的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的栏目设计,再设计一个栏目。示例:栏目名称:汉字演变史内容:介绍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字形演变知识。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3分)5. (1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知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品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2)第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6. (3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四十二粒芝麻顾振威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选自意林2014年4月第8期)(1)文中-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结合文章-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父亲的行为母亲的感情A.嗔怪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B.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C.D.感动(3)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段A和段B两句。(4)概括“我”父亲的形象。(5)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6)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7. (2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人生课本张丽钧我曾走进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堂,听他讲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他带领孩子们读那一株长在燕园的古藤,读那一株在送走了严冬之后正报恩般地将满枝的花朵捧给人间却不期然被腰斩的古藤。季老的心,在那株无辜的古藤前悲哭哀号:“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齐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我身边有个漂亮的女生忍不住笑了一下。我知道她在笑什么。她一定是在笑那个自称“没出息”的作者,笑他如此胆怯,竟要闭着眼、数着数在一条死藤下通过。“哼,若是换了我,我会睁大眼睛哼着小曲儿通过的!”漂亮女生或许会在心里这样说。我忍不住也在心里与这个漂亮女生对话:“孩子,你怎样理解没出息这个词呢?你真的以为那个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的人没出息吗?那么,谁是真正有出息的人呢?举刀砍藤的人就有出息吗?无视藤萝半开的花朵猝然失去春天的人就有出息吗?你今天在文中遇到的这个人,是个以为万物有心的人,是个愿意将心比心的人,他把自己的一颗心慷慨地付给了春天的万朵花开,嘱咐它们将自己的心思阐释出不同的芬芳与色彩。他有一些美妙心思,就挂在古藤半开的花朵上,当古藤惨遭杀害,他的心,当真就会疼痛流血啊”如果一个深切地与大地万物互相拥有着的人被称作“没出息”,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成为这“没出息”的信徒呢?还有,孩子,你以为你能哼着歌在死藤下通过就叫“勇敢”吗?你可知道,值得推崇的“勇敢”,原应是老子所说的那种“勇于不敢”啊!勇于敢,是低难度的;勇于不敢,才是高难度的。心存敬畏,方能勇于不敢;勇于不敢,方能神勇无敌啊!你又在和大家齐读了:“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孩子,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我曾走进高一的语文课堂,听老师讲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那则著名的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毒气室,焚尸炉,成堆的头发,婴儿的鞋子。400万个生命“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令人发指的暴行,让朗读课文的男生声音颤抖。终于,她出现在了罗森塔尔的笔下。罗森塔尔写道:“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老师用PPT展示了她的照片,她那不合时宜的美丽与微笑穿越时空,击中了这间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她为什么会微笑呢?在这样的时刻,她为什么还会怀有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呢?她那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老师抛出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女生说:“我觉得她很像刘和珍,坦然面对死亡,丝毫也不惧怕。她的微笑是勇敢的微笑。”一个男生说:“她一定是看到了曙光!她坚信,法西斯的暴行不可能太持久,人民终会取得胜利。她的微笑是自信的微笑。”老师说:“孩子们,对于那一抹微笑的真实内涵,也许你们猜对了,也许你们没有猜对。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关注这一抹微笑、解读这一抹微笑,这个过程多么珍贵啊!你要用自己的心,去贴近那个姑娘的心,感觉到它真实的跳动。当你萌生出了为这一抹微笑写一首小诗的冲动时,那么我想,那个姑娘是欣慰的,罗森塔尔是欣慰的,你的祖国是欣慰的,你的老师是欣慰的”(选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1)本文以“微笑”为线索叙述了两种笑,作者对这两种笑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表格。两种“笑”作者对“笑”的态度课堂上女生的笑_文中姑娘的微笑_(2)“齐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我身边有个漂亮女生忍不住笑了一下。我知道她在笑什么。”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个漂亮女生为什么笑? (3)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我”究竟相信什么? (5)结合全文,说说你在“人生课本”中所得到的启示。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作文。呼唤是内心深处最热切的渴望。我们呼唤的是人性的回归、真情的流露,呼唤的是不倒的信念、永不消逝的关爱,呼唤的是理性、正义和公平请以“呼唤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规范。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默写 (共1题;共7分)1-1、1-2、1-3、1-4、二、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2-1、2-2、2-3、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3-1、3-2、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4-1、4-2、4-3、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3分)5-1、5-2、5-3、6-1、6-2、6-3、6-4、6-5、6-6、7-1、7-2、7-3、7-4、7-5、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