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78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7分)1. (1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隘口(y) 山巅(din) 樵夫(qio) 巾帼(gu)B . 脚踝(hui) 祭祀(s) 嗤笑(ch) 惘然(wng)C . 恣睢(su) 呵斥(ch) 掺杂(cn) 肥硕(shu)D . 贿赂(l) 矜持(jn) 衣钵(b) 瞩目(zh)2. (1分)孔乙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毁灭的_典型形象,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_,控诉了科举制度的_;小说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_、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3. (1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B .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呐喊。C . 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D . 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4. (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及其家穿井。若屈伸呼吸。5. (2分)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 , 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注】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6. (1分)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二、 阅读理解 (共1题;共5分)7. (5分)阅读课内选段,完成题目 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于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们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第段描写的对象是_,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_(2)第段中“委屈”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3)第段中母亲“变了主意”的原因是_(4)阅读第段中的划线句,作者为什么要特地强调母亲的“瘦”和“不算重”,又强调儿子的“幼小”和“轻”? 第 4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7分)1-1、2-1、3-1、4-1、5-1、5-2、6-1、二、 阅读理解 (共1题;共5分)7-1、7-2、7-3、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