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75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差使(ci) 秀颀(q) 坦荡如砥(d)B . 踌躇(ch) 濒临(bn) 恹恹欲睡(yn)C . 婆娑(su) 俯瞰(kn) 不折不挠(no)D . 楠木(nn) 赋闲(f) 满院狼藉(j)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些电信骗子打着公安办案的旗号招摇撞骗,在人们上当之前,电话 , 制造紧张气氛吓唬人,一旦汇款过去,骗子马上消失得 。其实这样的骗局并非 , 只要我们冷静应对,很容易就发现其破绽。A . 络绎不绝 无影无踪 滴水不漏B . 络绎不绝 荡然无存 天衣无缝C . 接连不断 荡然无存 滴水不漏D . 接连不断 无影无踪 天衣无缝3. (2分)对下面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欢乐颂讲述了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们共同成长。在句末加上“的故事”。B . 他能评上三好学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去掉“的原因”。C .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能否形成良好人生观的问题。将“问题”改成“关键”。D . 教育系统要深入实施“奋进之笔”,为教育新发展新跨越起好步、开好局、奠好基。将“开好局”与“奠好基”互换位置。4. (2分)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 A . 头脑聪明B . 活得长久C . 与人长得相似D . 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5.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功的实验一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芬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实验,我们需要安静。”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实验?”“在格芬克城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死人重新活起来。这种实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_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_,_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商人,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实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第三个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让死人重新活起来,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城市。“实验”成功了。(1)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_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_,_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2)商人、侄子、女人、市长给两个大学生写信、寄钱,让他们停止实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商人的目的:_。侄子的目的:_。女人的目的:_。市长的目的:_。(3)文章中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题目“成功的实验”有何深刻含义? (5)本文和课文皇帝的新装相比较,有何相似之处? 6. (2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论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不时就会看到诸多“富二代”的是是非非。“富二代”也逐渐成为人们诟病的“反面教材”。最近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又再次将“富二代”推上了风口浪尖。看到镜头中被打者满脸的鲜血时,我不敢相信打人者竟是一个未满十五岁的孩子。震惊之余,我不能不问一句“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中国父母早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该如何教育孩子则成了个难题。“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曾一度成为许多父母奉行的教育经典。今天,当我们再度重温“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时,却尴尬地发现它竟成为了当下部分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当今的“富门寒教”让人震惊,更让人寒心。飞驰的车轮碾过两个年轻的生命,肇事者李启铭却大声地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疯狂的赛车终结了一个青年的人生,“飙车手”胡斌却冷漠地与朋友谈笑风生;挥舞的拳头肆虐地砸向他人,打人者李天一却大喊“谁敢打110?”富门之子践踏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而他们背后不停道歉的父亲们却让人痛心。面对受害者,父亲李刚几度哽咽地承认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父亲李双江也痛苦地承认自己没教育好儿子。子不教,父之过!仔细听听这些家长的道歉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严重失衡“富”于物质却“寒”于教育。一个是公安局长,一个是歌唱大家,他们自身就是无数人学习的榜样,却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是能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我想都不是,是他们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的教育却太少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关爱而非随手可得的物质。这样的“富门寒教”不可取。然而,与“富门寒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今天的“寒门富教”让人感动,更让人痛心。“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中国无数寒门家长一直坚守的信念。为了给孩子挣得学费,家长们背井离乡去做“农民工”。孩子们留守在家中,努力地用他们试卷上的分数点燃着父母的希望。到了暑假,这些留守儿童背上书包象成群的候鸟飞向父母的怀抱。很快,他们出现在父母的工地上,学着垒起砖瓦;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菜摊前,学着斤斤计较;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车间里,学着闹中取静。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或许会为他们的艰难生活投去许多同情的目光,可谁又能真正明白他们笑脸下的快乐与满足呢?寒于物,却富于心。寒门家长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子女,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我们为这样的“寒门富教”而感动,但也为无数寒门学子而痛心。还记得温总理说过:“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在残酷的教育竞争中,无数寒门学子背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富门“寒教”让孩子如“脱缰”的野马,释放着青春的个性一路狂奔;寒门“富教”让孩子如“带枷”的耕牛,负载着沉重的希望默默前行。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有爱,孩子们就会有笑容。教育无关乎穷与富,无论是“寒门”还是“富门”,我们都应做到“富”教。父母要用关爱为孩子开辟出教育的沃土,社会要用公平为孩子浇灌出教育的花朵。(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解释“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在文中的含义。 (3)本文以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开篇,有什么作用? 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村的炊烟张峪铭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就拿炊烟来说吧。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带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膛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一户人家的炊烟,是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滕,我累得吃不消,跟在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做的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能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几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手指,握住刀片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着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家,左邻右舍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其实炊烟也是乡村人的时间坐标。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还看家里的炊烟。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把,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巴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虽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却也如城里,燃气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了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道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1)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乡村的炊烟”为标题的理由。 (2)结合文意,说说第段中划线词语“人间至味”的含义。 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几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黄鹤楼,完成下列小题。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州城西南隅 _ 遂以名楼_高标巃嵸 _ 观其耸构巍峨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重檐翼馆,四闼霞敞。(3)历史上,人们将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请你根据“荆吴形胜之最”指出黄鹤楼修建的大致地点?(4)“费祎登仙”本属虚无,但作者却旁征博引神仙传述异记证明事实不虚,请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两文都提到“仙人乘鹤”这个美丽的传说,但抒发的情结却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注】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壮气: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2)“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0. (5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B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箫瑟,洪波涌起。D .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遥怜故园菊,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回乐烽前沙似雪,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论语十二章)子曰:“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 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_,_。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_,_。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来自农村,到旧北京后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最普通的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有过三次买车的经历: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抠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他的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的命运经历了这样的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1) 请简述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 (2) 祥子的性格随着命运的多舛而变化:祥子开始是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后因厄运不断而导致性格改变。请概述祥子后期的性格特点。 (3)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虎妞掏钱买车 虎妞假装怀孕虎妞“下嫁”祥子 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A . B . C . D .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作文。“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宋代词人周邦彦笔下的桥藏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江南乡间的石桥足令画家吴冠中销魂。一个孩子通过想象,在地球与月球的空间轨道上设计螺旋折叠式的“地月桥”,让人啧啧称奇在你心中,一定也有一座美丽的桥。请以“心中那座美丽的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注意:无论写实,还是想象,所写的桥都应是实际意义上的桥,不要把文章主要内容写成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桥”。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5-1、5-2、5-3、5-4、5-5、6-1、6-2、6-3、7-1、7-2、7-3、7-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1、8-2、8-3、8-4、8-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1、9-2、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0-1、10-2、10-3、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11-3、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