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45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21题;共118分)1. (1分)读悬岩边的树,本诗作者是_,当代诗人。2. (6分)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争论不_ 移风_俗 诉_法律原形_露 付_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_3. (6分)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吾与汝毕力平险 _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_方七百里,高万仞 _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 _如太行、王屋何? _汝心之固 , 固不可彻 _4. (7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虽有嘉肴_弗食,不知其旨也_教然后知困_选贤与能_矜、寡、孤、独_女有归_谋闭而不兴_5.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_安陵,安陵君其许_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由是先主遂诣亮,凡_三往,乃_见。(隆中对)6. (19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惩山北之塞 惩:_ 塞:_出入之迂也 迂:_聚室而谋曰 室:_杂然相许 杂然:_ 许:_其妻献疑曰 献疑:_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丘:_荷担者三夫 三夫:_叩石垦壤 叩:_始一反焉 始:_ 反:_甚矣,汝之不惠 甚:_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_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_汝心之固 固:_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_何苦而不平 苦:_操蛇之神闻之 操:_7. (9分)解释一词多义: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_;得道者多助 _;伐无道,诛暴秦 _;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池非不深也 _;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8. (30分)解译下列文言句子。(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2)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3)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5)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6)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9. (5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甲】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乙】 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hun)衣洗衣服。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意估计。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10.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1. (2分)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 , 使内外异法也B .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 . 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2.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承担B . 胆子C . 担心D . 负担13. (2分)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B . 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C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D . 是鱼之乐也。(判断句)14.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B . 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C . 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D . 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15. (2分)选择正确的翻译(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A . 现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B . 今天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不如为国而死,可以吗?C . 今天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自己的国家好吗?16. (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奋勇杀敌、收复中原,为国建功立业的夙愿及老来壮志未酬的感慨。B . 上阙是由现实转入梦想,下阙是由梦想中的战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夙愿,再回到现实。C . “醉里挑灯看剑”的大致意思是:酒醉时把灯挑起来观看宝剑。D .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政治上失意后闲居信州时所作,从词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写给好友陈亮的。17. (2分)选出对“安求其能千里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如何日行千里都平安呢?B . 怎能平安地日行千里呢?C .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 . 他平安地请求日行千里吗?18. (5分)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线的词,判断重读的字词。北山愚公者 ,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9. (2分)愚公移山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20. (6分)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_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_的语气,其目的是_。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_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_的语气,其目的是_。21. (2分)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二、 问题理解 (共3题;共6分)22. (2分)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B .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C . 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D . 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23. (2分)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 . 甚矣,汝之不惠。C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 . 河曲智叟亡以应24.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D . 河曲智叟亡以应。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25.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年且九十 甚矣,汝之不惠(2)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面山而居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B . 汝心之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 河曲智叟亡以应以衾拥覆D . 其如土石何?蹲其身,始与台齐(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里借“孀妻遗男”表现了人们对愚公(四字短语)精神的感动和支持,这种写法是。四、 拓展阅读 (共1题;共12分)26.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 , 与武决去。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亡:同“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同“现”,呈现。春秋:年纪。夷灭:被杀。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亲近:皇帝的侍从。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衿:衣襟。决:同“诀”。(1)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陵见其至诚A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 . 不能指其一端C . 安陵君其许寡人D . 其可怪也欤(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3)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21题;共118分)1-1、2-1、3-1、4-1、5-1、6-1、7-1、8-1、答案:略8-2、答案:略8-3、答案:略8-4、答案:略8-5、答案:略8-6、答案:略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二、 问题理解 (共3题;共6分)22-1、23-1、24-1、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25-1、25-2、25-3、四、 拓展阅读 (共1题;共12分)26-1、26-2、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