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语文试题(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16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语文试题(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语文试题(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语文试题(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 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B .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C .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 ,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物的供养。D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B . 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魅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人类社会前进。C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D . 通过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使市民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3. (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那天秋雨连绵,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上下车步行。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紧靠崖壁下。A . B . C . D . 4. (2分)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B .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故土的思念之情。C .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D .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5.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项是( ) A . 窠巢(k) 门槛(kn) 潜滋暗长(qin)B . 拮据(j) 头衔(xin) 不折不挠(no)C . 贮蓄(zh) 卑鄙(b) 豁然开朗(hu)D . 勋章(xn) 和蔼(i) 坦荡如砥(d)6.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喧闹 渊博 不屑置辨B . 镂空 萧索 触目伤怀C . 诧异 狼籍 大庭广众D . 字帖 堆叠 厌厌欲睡7. (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导游小李说:“各位游客,我马上就要讲解本次参观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请大家洗耳恭听。”B . 张老师找小刚到办公室谈话,小刚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去写作业呢。”C . 交通协警员小吴看见一位女士正在闯红灯,就一把拽住她说:“你是不是活腻了?”D . 朋友的父亲八十大寿,小王对朋友说:“祝令尊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8.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 ) A .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B . 范进参加了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人称为“举人”。C . 雨果,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但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D .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小说。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9. (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賞雪。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些怀疑地问我:“下雪了吗?”我说:“是。”我扶她从床上坐起,问她:“要看吗?”她点点头。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好看吗?”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浸在童年的梦里。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帽子。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了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1)文中作者围绕“雪”,回忆了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阅读第段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赏析该句中“落花”一词的妙处)(3)第段写母亲对雪“没有很好的评价”,与后文母亲在病中也要去看雪似乎矛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观点和理由。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写“我”多次欲看雪而不得与母亲对雪的不甚满意的评价,欲扬先抑,使后文大雪降临、母亲看雪的情节更加真挚可感,令人印象深刻。B . 文章写母子之间的交流,虽只有寥寥数笔,却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深沉而又含蓄的亲情。C . “像蘑菇的帽子”从积雪的厚度写出雪势之大,既形象地写出树顶积雪的形态,又暗合上文关于“童年的梦”的比喻,温馨可爱,富有童趣。D . 引用唐人张若虚的诗句,深化了关于“白”与“空白”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只能用心领悟;既升华了主旨,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E . 本文写雪,由飘雪写到积雪,再写到夜晚户外的雪光,层层深入,由此自然而然转向对光阴易逝的领悟,即是对自然的描摹,也是对生命的礼赞。10.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最美的姿态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室息的荒凉和寂寥。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便是阅读。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疆域。明明就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谈谐了一下,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老气”的迷人之处。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各种姿态的动物。体育场、舞台、服装模特的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们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张鸣/文选自新华日报原题为“书卷气”的迷人之处,有改动)(1)请概括“阅读的人”与“不阅读的人”的不同点。 (2)根据文意说说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3)文章前三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全文,概括读书的作用。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1. (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韦应物: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独怜:唯独喜欢。野渡:郊野的渡口。(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12.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余 闻 之 也 久非 复 吴 下 阿 蒙(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世隶耕 隶:_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_即更刮目相待 更:_(3)翻译下列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结合两篇文言文,谈谈你对“成才”需要的条件。13.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宣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日:“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 , 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 , 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言裈邪?”范笑而受之。【注】挑:挑挖,挖出来。“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躯干。体,头和四肢。洁行:品行高洁。廉约:廉洁俭省。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裈(kn):裤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韩豫章遗绢百匹_韩后与范同载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3)选文写了范宣的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4. (6分)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风休住,_!(李清照渔家傲) (2)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微君之故,_?(诗经郑风式微) (4)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5)苏轼在定风波一词中,表现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的句子是:_,_。 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15. (3分)根据下面材料,写一段介绍“普洱茶”的文字。(不超过120字) 要求:运用下定义、分类别两种说明方法。(2)不超过150字。 普洱茶是以中国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种类繁多,以茶种分类,可分为阿萨姆种和非阿萨姆种;以茶树进化类型分类,可分为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等多种功效。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代樊绰。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6. (1分)“逆战”即迎接战斗。人、家、国都应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刚毅不屈的意志,乐观昂扬的精神。请以“逆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1、2-1、3-1、4-1、5-1、6-1、7-1、8-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9-1、9-2、9-3、9-4、10-1、10-2、10-3、10-4、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1-1、11-2、11-3、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12-1、12-2、12-3、12-4、13-1、13-2、13-3、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4-1、14-2、14-3、14-4、14-5、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15-1、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