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11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黄梅时节家家雨”中的“黄梅时节”指的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B . “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苍生”指的是百姓。C .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D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2. (2分)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B . 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C . 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D . 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3. (2分)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A . 景观B . 壮观C . 奇观D . 景象4. (2分)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好一个安塞腰鼓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 使人叹为观止。B .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 ,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C . 十六岁是人生的花季 , 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D . 好的书需要多读 ,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 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二、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5. (1分)金色花作者是_(国名)文学家_(姓名)。6.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双腿tn hun_后,我的脾气变得bo n_无常。(2)当一切恢复chn j_,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我狠命地chu d_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4)她qio cu_的脸上现出yng qi_般的shn s_。7. (3分)【我的展示】班长在“我爱文学”的主题会上作了总结,请你仿照划线句补充完整结束语。同样是喜爱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却有程度的差异,层次的不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为寻求一时感官上的刺激 , 是一种 “看”;另一种人的“看”则与之迥然不同,他们 _,_,_ ,这是欣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希望大家早日进入这一层次。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8. (12分)阅读理解与欣赏。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解释下列词语。愠:_罔:_乐:_立:_(2)翻译下列句子。思而不学则殆: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3)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关于学习态度:_。关于学习方法:_。(4)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阐释理由。9. (20分)阅读文段,完成小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去后乃至( ) 尊君在不( ) 相委而去( ) 下车引之( )(2)翻译下面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十则中的哪句话?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冬雨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北国的冬天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不禁使我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树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鼓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变化无穷。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愤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提前着,炎热的夏和灿烂的秋似乎在延长着。一位诗人说过,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叶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1)下列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 段依次从听觉、触觉、视觉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B . 第段分别写雨中的雾、树木和人,充满了诗情画意。C . 第段“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中的“老皇历”是指北国的冬天本是下雪的季节。D . “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的特殊含义是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2)第 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文中哪句话而言的?(3)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描写雨中的雾?请各举一例说明。(4)本文和济南的冬天都是描绘我国北方冬天景色的,一是写冬天的雨,一是写冬天的雪。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之处。11. (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鼎湖山听泉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1)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2)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句子。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3)“作者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联系全文看,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五、 默写 (共2题;共14分)12. (6分)默写。_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_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夜久语声绝,_。(杜甫石壕吏)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日暮乡关何处是?_(崔浩黄鹤楼)默写空白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 , _?_,_。13. (8分)古诗词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孔子论语为政)(2)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几处早莺争暖树,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5)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7)月光淡淡,_。白云团团,_。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14. (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昏鸦”“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 “小桥”“流水” “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作者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D .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七、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5. (5分)“有些错误,生活从不赐予我们改过的机会,可能会从此留下深深的追悔。在你与父母亲或亲人相处时,有没有让你至今想来仍有些后悔的事?以 ,请原谅我为题写作,字数不少于5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5-1、6-1、6-2、6-3、6-4、7-1、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8-1、8-2、8-3、8-4、9-1、9-2、9-3、9-4、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五、 默写 (共2题;共14分)12-1、13-1、13-2、13-3、13-4、13-5、13-6、13-7、13-8、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14-1、14-2、七、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