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01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共6题;共28分)1. (2分)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玉帛(b) 未孚(f) 夫战(f) 旗靡(m)B . 昳丽(y) 朝服(zho) 窥镜(ku) 间进(jin)C . 期年(q) 万仞(rn) 始龀(chn) 惩戒(chng)D . 穷匮(ku) 智叟(su) 一厝(cu) 荇菜(xng)2.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游览 寒噤 描摹 振耳欲聋B . 雾霭 揣摩 汩汩 怒不可遏C . 凝重 横溢 吞没 磅礴气势D . 乘隙 浑厚 轰然 前呼后拥3. (8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 (2)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夕阳西下,_。(天净沙秋思) (4)杜甫在春望中表现战火连续不断,亲人消息隔绝,音讯久盼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_,_。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两句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自己性情的高雅。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将土们冲锋陷阵,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 4.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请举出使祥子“变成了走兽”但“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一个具体事例。5. (4分)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 钻石再大,若永埋地底也只是等同于砖石;黄金再多,若久藏土中也只是等同于黄土;_,_;世上许许多多东西,若永远不为人所用,原本珍贵的也会变得一文不值。6. (8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出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歌曲,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演唱的87版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口就能把观众带回那个桃花树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之中。(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做宣传。 儿女情长 英雄气壮 如花美眷 干云霄 似虹豪气 劳牵挂二、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共2题;共28分)7.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只柿子家里的晚秋蚕养完了,父亲计划着进城来玩玩。“给你妈买双皮鞋,我自己也买件衣服”,父亲说。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父亲进城,肩上扛的米袋子,手里拎的是方便袋,里面有青青的黄豆荚,嫩绿的韮菜,还有六只又大又红的杮子。父亲电话里问,杮子熟了,想不想吃?我说想。也只是随便说说。街上的水果一茬接一茬,桃子走了有鸭梨,现在苹果桔子已大量上市了。还有北方的大枣,被山东汉子用小推车推着,满街叫卖,说是甜如蜜糖,脆如雪梨。尝一颗,果真是。这些水果,都比杮子好吃。但父亲却把我的话当真了,很认真地给我挑了六只杮子,然后扛着沉沉的米袋子上路了。米袋子里,是新脱粒的新米,家中田里自个儿长的。他说要送来给我尝尝鲜。父亲途中转了两次车,才到达我家。父亲就那样扛着米袋子,上上下下。又扛着米袋子,走过长长的街道,在穿流的人群里,左冲右突。有汗珠子滚下来吗?我不知道。因为父亲到我家时,我还在上班。等我回到家,米袋子已立在客厅里了,六只红红的杮子,可爱的小灯笼似的,置在桌上。父亲坐在沙发上,极享受地看着电视。看到我回家,父亲说,累了吧?瞧,你爱吃的杮子。他指指桌上,而后带着万分歉意地说,人老了,没力气了,再多,就拎不动了,只能挑了六只带来。我的眼光,落到父亲的头上。那里,有稀疏的发,已几乎看不见黑的了。记忆里相貌堂堂的父亲,如今,真的成了一个银发苍苍的老人了。父亲不知我心里的感伤,他兀自高兴地向我叨叨着家里的事:水稻收了。蚕茧卖了好价钱。圈里的猪也很快能卖了。还养了两只羊。你喜欢的那只猫,生了小猫,却不归家,把些小猫衔得藏东藏西的,生怕哪个去捉了它的小猫。父亲说到此,呵呵笑起来,是满心欢喜,又充满幸福。下午,你有空吗?叨叨一阵后,父亲忽然问我。我想了想,点点头。父亲很高兴,说,下午你陪我到街上去帮你妈买双皮鞋,她苦了一辈子,都没穿过好鞋子,这次蚕茧卖了好价钱,我要好好奖励一下她。我跟他逗趣,你真的有钱?父亲立即忙不迭掏口袋,说,真有钱。我看过去,也不过几百块钱的样子,父亲却像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似的。心里不知怎的有些酸酸的,我转身去吃杮子,装着万分喜欢的样子。父亲在一边看着乐了,很得意地说,我和你妈挑了又挑,挑的是最大最红的带过来的。路上怕被什么东西撞破了,就把它们放在韮菜里,拎在手上。一路上,我一直袋子不离手的。你看,它们的皮,一点也没破吧?的确是,它们薄薄的皮,撑着饱满的果肉,像幼孩的皮肤,轻弹即破,却硬是连一点皱褶也没有。想大街上南来北往的人群里,父亲佝偻着腰,扛着沉沉的米袋子,一边却要护着手里的方便袋。没有谁知道,他手里小心护着的,不过是六只杮子,带给他女儿吃的。(1)从“我”的角度,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我”的心情。 听父亲说进城想带些柿子给我时不在乎_看到父亲只有几百块钱却深感满足时心酸_(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品味划线词语)“六只红红的杮子,可爱的小灯笼似的,置在桌上。”(从修辞角度赏析)(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有何含义和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8. (12分)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2)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三、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共2题;共14分)9. (10.0分)(2011本溪)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业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 , 业但挟纩 , 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 , 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 , 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注释】业:即杨业,又名杨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将领。代:地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毡罽(j):毛织品。纩(kung):丝棉絮。傍:同“旁”。殆僵仆:几乎倒下。(1)请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A . 太守自谓也/业谓曰B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业怡然无寒色C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故士卒乐为之用D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众皆感泣不肯去(2)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3)说说【甲】文中的“醉翁之意”有什么含义。(4)从【乙】文记载的“朔州之败”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业这个形象有哪两个特点?10.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耐胸应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请赏析词首句中“狂”字的妙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1. (50分)请你观察下面丰子恺的漫画,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天空任鸟飞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共6题;共28分)1-1、2-1、3-1、3-2、3-3、3-4、3-5、3-6、4-1、5-1、6-1、6-2、二、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共2题;共28分)7-1、7-2、7-3、7-4、8-1、8-2、三、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共2题;共14分)9-1、9-2、9-3、9-4、10-1、10-2、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