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98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 (共6题;共9分)1. (1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感慨(ki) 踱步(d) 煞有介事(sh)B . 桑椹(shn) 撅着(ju) 踉踉跄跄(qing)C . 斑蝥(mo) 搓捻(nin) 混为一谈(hn)D . 譬如(b) 枉然(wng) 花团锦簇(c)2. (1分)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 湍急 轩邈 逾约 艳羡B . 谒见 会晤 抑制 模拟C . 荇菜 朔洄 寤寐 辗转D . 淑女 梧桐 貂裘 鬓角3. (1分)请选出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这个句子关联词搭配错误。B . “李白的诗大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句子标点使用正确。C .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乡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D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4. (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公司专业的技术人才、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创新,开拓市场j竭诚为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完善的服务。B . 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不同造成的。C . 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D . 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5. (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B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C .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D .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6. (4分)默写 (1)浮光跃金,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露从今夜白,_。(杜甫月夜忆舍弟) (4)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明月来表达词人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 二、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共1题;共3分)7. (3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鲁迅的“跳读”法: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材料二:老舍的“印象”法: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1)请你任选材料中提到的一位作家,写出这学期我们品读了他所写的哪篇文章。 作家:_ 篇章名称:_(2)请你就材料中的两种读书法任选一种,谈谈你的思考。 三、 阅读理解与欣赏 (共3题;共13分)8.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刘云龙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戗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远没有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的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亏,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索,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什么?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那么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的“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4)读罢全文,你认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9. (5分)阅读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总有人为弱者转身马德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果然,不是那个孤儿!”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选自今日文摘,有改动)(1)第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中第段句子“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阅读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描绘一下崔老师“唉”时的所思所想。 (4)文中的“弱者”具体指谁?题目“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有何深刻含义? (5)有读者认为陶安偷了钱,也有人认为他没偷。你怎样认为?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下列关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第段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B . 崔老师是一位吃苦耐劳、善良有爱心,体贴、关爱学生,严格管理,富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C . 第段插叙介绍了陶安的家人和贫寒的家境,第段补叙补充了去老师办公室的缘由“偷钱”被打。D . 文章主要讲了贫寒学生“陶安”被同学们冤枉偷钱的事,通过这件事告诉读者人穷但志不能短。10. (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 , 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注】畿(j):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踊贵:物价上涨。饿殍( pio:饿死的人。忤(w):逆,不顺从。(1)解释下列划线字。 帝许之_尝凭醉登武之床_严挺之乃有此儿_乃溯沿湘流_(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永 泰 二 年 啖 牛 肉 白 酒 一 夕 而 卒 于 耒 阳 时 年 五 十 九。(3)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房琯和严武都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房珀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B . 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饭的地步。C . 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D . 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枢从耒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4)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与叙事中”。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四、 作文练笔与展示 (共1题;共1分)11. (1分)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人这一生,要面临多少次的选择,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要求: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以“选择”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 (共6题;共9分)1-1、2-1、3-1、4-1、5-1、6-1、6-2、6-3、6-4、6-5、二、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共1题;共3分)7-1、7-2、三、 阅读理解与欣赏 (共3题;共13分)8-1、8-2、8-3、8-4、9-1、9-2、9-3、9-4、9-5、9-6、10-1、10-2、10-3、10-4、四、 作文练笔与展示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