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75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与运用 (共8题;共29分)1. (9分)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_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传 飘 荡)明月_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_上银装。(撒 播 射 穿 罩 披)2.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雾霭(i) 缄默(jin) 窥探(ku)B . 曲线(q) 狩猎(shu) 号角(jio)C . 香蒲(p) 沼泽(zho) 凋零(dio)D . 雉鸡(zh) 黑鹂(l) 迁徙(x)3. (5分)_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4. (2分)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是曲牌名。B . 秋天是现代诗人流沙河创作的诗歌。诗人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农家丰收、渔家晨归和少女思念三个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C . 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若干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D .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5.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B .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编年体史书。C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国别体史书。D .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6. (2分)下面语句中划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h)吗?洁白的身影,让憔悴(cu)的天空返老还童。B . 它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yn)庇树下的幽花芳草,它结出累累(li)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C . 袅袅(nio)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那充满生机的树梢(sho),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D . 我哭,山河却在快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zhn)开了笑脸。7. (2分)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 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 的地步。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事物的成长, 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A . 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也B . 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也C . 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却D . 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却8. (5分)读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四行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其作用是什么?二、 诗歌鉴赏 (共3题;共72分)9. (27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梦乡”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什么?(2)第1节诗是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夜”的静谧的?(3)写出这首诗第一节押韵的韵脚?10. (2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处。B .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C .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 .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 .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 .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 . 全诗写的事虽然不大,感情不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3)这首诗体裁是_,“推敲”一词炼字故事发生在诗人和另一位唐代大诗人_的偶遇中。 11. (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相关问题秋天(杨炼)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那是只金色的小船,载满秋天的回忆。落叶夹进书册,花朵却遗失在夜里。一抹淡淡的初霜,叫心灵懂得了分离。分离就分离吧,逝去的就悄悄逝去。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再不必追悔往事,更无须怨十艮自己,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1)朗读时断句和重音处理不正确的一句是( )A .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B . 叫心灵懂得了分离C . 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D . 更无须怨恨自己(2)作者写秋天是以什么事物为触发点的?围绕它抓住了哪些特征?(3)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既不悲秋、慨叹人生之无常,也不颂秋、盛赞人生的收获与成熟,而是表达一种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的态度。B . 诗中用“落叶”来形象地表明人生的聚散离 合非常自然,常见,无须追悔,不必怨恨。C . 诗的二、三两节抒发了诗人由悲哀到快乐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澜。D . 这首诗的亮点在第三节的 “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意在说明生活中既有美好的记忆,又会不断出现新的内容。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与运用 (共8题;共29分)1-1、2-1、3-1、4-1、5-1、6-1、7-1、8-1、二、 诗歌鉴赏 (共3题;共72分)9-1、9-2、9-3、10-1、10-2、10-3、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