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25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共7题;共30分)1. (3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侏儒/妇孺 赫然/万恶不赦B . 贮藏/伫立 惊惶/张皇失措C . 稽首/滑稽 枭鸟/袅袅云烟D . 真谛/取缔 寒噤/忍俊不禁2. (3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诘责 更胜一筹 禁锢 恪尽职守B . 亵渎 走头无路 坍塌 通宵达旦C . 阑语 相得益彰 混淆 翻来覆去D . 愧赧 神秘莫测 游弋 断壁残园3. (3分)下列对话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今年,令妹芳龄儿何? 乙:家妹已逾弱冠之年。B . 甲: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乙:定在寒舍恭侯光临!C . 甲:阔别多日,令堂身体可好? 乙:家父一切安好,多谢挂念。D . 甲:兄台有何见教? 乙:见教不敢,然足下有些许肺腑之言奉送与兄。4. (3分)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_,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漂移。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A . B . C . D . 5. (4分)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6.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A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A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A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中人物A是谁?选文表现了该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再写一个与该人物相关的其他故事。7. (8分)假如你的班级在毕业前夕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下列问题。 (1)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写完整,每空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 上联:一支粉笔,_袖清风,启迪_秋智慧;下联:_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横批:_年树人(2)班会举行前夕,退休的李老师找到了小明同学的电话,请你根据李老师的回答补写出小明所说的话语。 小明:李老师,您好!我是小明。李老师:是小明啊,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小明:_李老师:哦,好啊。我一定去参加你们的活动。小明:_李老师:好的,我会在明天上午十点钟赶到学校,到时见。(3)同学们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各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致语文老师:_。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共2题;共25分)8. (10.0分)根据文意默诗文。 古诗文中多有画意。“浮光跃金,_”传递了月夜洞庭湖醉人的画意;欧阳修则用“_,_”描摹了琅琊山天高云淡、一派静好的秋冬之景;而温庭筠的“_,_”则以精炼之语,白描之法描画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之景;刘长卿用了“秋草独寻人去后,_”来描绘斜阳衰草、寒林空寂的画面以寄托无尽的惆怅感伤;是啊,画意中又隐藏多少情意呢:韩愈用“_,_”的云遮雾锁、大雪漫天之景来诉说英雄失路、前途莫测的悲怆;而刘禹锡则以“_,_”的诗句勾勒了千帆竞发、万象更新的明亮健朗画卷,传达了失意者虽历尽辛苦却仍豁达昂扬的心声。9. (15.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涯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扦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涯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注:弘范:元军元帅。扦(hn):保卫。泫(xun)然:水滴下的样子。(1)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B . 呼尔而与之 /公与之乘C . 所欲有甚于生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 . 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故不为苟得也天祥泫然出涕(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弘范遂以客礼见之。(4)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 _(5)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6)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提示:可根据甲文的论证方法,乙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来答题)甲文: _乙文:_三、 现代文阅读(40分) (共2题;共40分)10. (2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去的舌尖蓝染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片子拍得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失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得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做的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有删改)(1)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 (2)本文第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 (3)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4)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 11. (18.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的山水观罗兰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眇、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_,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_,游山是为了_,玩水是为了_,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1)总体说来,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2)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段的横线处(填写序号)。 A赋诗 B旷怀 C寻真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_,游山是为了_,玩水是为了_,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3)文章第段把徐霞客的例子拿出来特别说明,请问在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4)读完全文,你认为人对自然应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5)请顺其思路,在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后仿写一句。 四、 写作(55分) (共1题;共55分)12. (55分)请以“这也是一种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处可以填写:“美”“智慧”“享受”“考验”“幸福”“成功”等;(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共7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7-2、7-3、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共2题;共25分)8-1、9-1、9-2、9-3、9-4、9-5、9-6、三、 现代文阅读(40分) (共2题;共40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四、 写作(55分) (共1题;共5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