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09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共6题;共17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惩罚(chn) 忿然(fn) 晌午(xing) 舀水(yo)B . 伛偻(q) 侮辱(w) 诘问(ji) 胸脯(p)C . 田垄(lng) 山涧(jin) 哺育(p) 屏障(png)D . 校对(jio) 阖家(h) 赫然(h) 诧异(ch)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萌发 心坎 廓然无累 刻骨铭心B . 庸禄 浩瀚 断章取义 黎民百姓C . 深邃 文彩 怒不可遏 化为乌有D . 灵柩 曙光 原弛蜡象 重蹈覆辙3. (2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_(迸射 迸发 迸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_(齐心协力 坚定不移 持之以恒)是关键。愿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积蓄力量,静待花开。4. (6.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述而) (6)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_。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_,_。 5. (3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节制不是束缚、遏制个性。相反,_懂节制、能节制,_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1)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请给第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相反,_懂节制、能节制,_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3)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 6. (2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1)上面语段出自诗歌_,作者_(人名),原名_,该诗选自诗集_。 (2)写出第(1)问中所填的诗集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三篇作品。 二、 综合性学习(7分) (共1题;共7分)7. (7.0分)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谈笑有鸿儒(2)【活动二: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端午节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 甲:艾叶清香扑鼻来。乙:粽子香甜惹人爱。丙:龙舟激越江上赛。_。(3)【活动三: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100字左右) 三、 阅读理解(共15小题,计46分) (共4题;共46分)8. (12分)阅读园林里的石峰,回答小题。 园林里的石峰阮仪三苏州园林是在城市中的构作,模仿自然的山林,“虽是人工,宛如天开”。截取山水一角,以享自然情趣。大自然很大,只得缩小比例而造就成“咫尺山林”,这是苏州园林的妙处。堆一座山,凿一个池,都是人工的作为。古人又想出搬一些天然的石头来点缀装饰园林。苏州地处太湖之滨,而太湖又出产天然美石,在苏州建造园林,要选石头,首选当然是太湖石峰。这些自然的石头来到了园林里,经过精心的布设,经过环境的美化,就成为重要的景物,造就了一处处特别的风景,成为主人们向往自然天地的化身了。主人们再把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头,加以拟人化的、诗意的提升,于是这些假山石峰就更鲜活起来。古代著名书画家米芾说过,园林里的太湖石美就美在四个字:瘦、漏、透、皱。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活、别致,具剔透的意境;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这里虽然说的是石头的造型和特质,却明明是在形容一个美丽的婀娜多姿的仙女,是在描写一朵随风飘荡变幻的云气,眼前的这块顽石也就灵动起来了。真的,你仔细地去观赏这些石峰,读懂了石头上酌题名,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思绪就会跟着石头的造型、洞孔、纹理、体态飞腾起来。留园里最著名的石峰叫“冠云峰”,人们把它看成了美女头上的云鬓,佳人正在梳理镂空的发髻,对着水镜在顾影自怜。在冠云峰前特地挖了水池,这样就有了倒影,石头上也有了水光冠云峰左右竖立了陪衬的瑞云峰和岫云峰来烘托冠云峰。这块名石布置在最主要的厅堂前面,园主人因为有这块造型别致、高大挺拔的石头而有资格孤傲,厅堂也就命名为“林泉耆硕之馆”(即俗称的鸳鸯厅)。冠云峰后面建一楼以作屏障,就命名为“冠云楼”。这里又有一块名石,正面墙上的匾额“仙苑停云”,隐喻地告诉你墙上镶嵌的一块大石板上面有二十几条游鱼和水草印痕,这是亿万年前的化石,真实的生命记录。石头上留存的远古的历史,会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这些没有生命的坚硬的石块却蕴含着深邃美妙的故事。秉承中国古人爱石的传统,苏州园林里的假山石峰不仅是园景点缀,而且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石不成园,已经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独特规则了。(选自苏州日报)(1)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妙处是什么? (3)文章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加以印证。 (5)阅读下面的链接,选文作者和叶圣陶认为石头在苏州园林中各起着怎样的作用? 【链接】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摘自叶圣陶苏州园林)9. (18.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水长流蓝雪冰儿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常在。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儿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儿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儿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选文有删改)(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10.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蓬,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顾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本:根。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可爱者甚蕃 _陶后鲜有闻_夫如是_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见其性,则中立不倚者。(3)甲文从莲的_、_、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甲、乙两文都用了_的表现手法。 11.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王安石(其一)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其二)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注释】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蜩(ti2o):指蝉。陂(b5i):池塘。持:携带。(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_,_。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_来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_来表达感情的。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2. (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请以 “之后” 为题作文。(2)倾听是增长知识的捷径,倾听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倾听是陶冶情操的妙法,倾听是修养品德的良方听师长的教诲,听自然的乐章,听历史的回音,听未来的呼唤倾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倾听在人生中意味深长!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不少于65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共6题;共17分)1-1、2-1、3-1、4-1、4-2、4-3、4-4、4-5、4-6、4-7、5-1、5-2、5-3、6-1、6-2、二、 综合性学习(7分) (共1题;共7分)7-1、7-2、7-3、三、 阅读理解(共15小题,计46分) (共4题;共46分)8-1、8-2、8-3、8-4、8-5、9-1、9-2、9-3、9-4、10-1、10-2、10-3、10-4、11-1、11-2、11-3、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