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294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共4题;共18分)1. (3分)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月光下,吟诗篇,举杯邀青莲,(fn)_舟思易安。三月三,天朗气清,曲水流觞;五月五,汨罗江上,龙舟竞(d)_。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我们(rng)_入中华血脉,追寻文化之根,在古风古韵中安放心灵。2. (8.0分)漫步湖心岛,小嘉看到鉴亭旁边碑石上刻有“嘉禾八景诗”,摘录了其中三首,带领同学们开展“碑石探美,古诗寻意”活动。 汉塘春桑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鸣鸠唤醒黄梅雨,知否江村四月忙。杉闸风帆苏州估客布帆轻,买醉枫桥趁晓睛。一路东风吹酒醒,夕阳红泊秀州城。南湖烟雨湖烟湖雨荡湖波,湖上清风送棹歌。歌罢楼台凝暮霭,芰荷深处水禽多。(1)下面是小嘉与小舟的赏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 小嘉:吟诵汉塘春桑,让我想到了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_”。小舟:杉闸风帆中“一路东风吹酒醒”有豪放派词人_定风波中“_”的影子。小嘉:诗人常以“风雨”入诗,或营造萧条苍凉之境,如许浑的“_,_”;或勾起家国命运之思,如“_,_”。小舟:没错,而南湖烟雨却描绘了南湖烟波荡漾、清风送歌的美景,“棹歌”“水禽”“暮霭”,“_,_。实是欲界之仙都”。(2)小禾整理出了四组诗句,你觉得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 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B . 苏州估客布帆轻,买醉枫桥趁晓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C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D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 (3分)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至于夏水襄陵_属引凄异_飞漱其间_4. (4分)阅读下面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黄蓉)于是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那书生(朱子柳)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题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的胡解经书(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门”指儒家学派,战国时期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B . “经书”即儒家经典书籍,以“四书”“五经”为代表。C .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和他的弟子。D . “学而不思殆哉,殆哉”,是化用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下列引号内的数字用法,与“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B .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C . “五十”而知天命。D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二、 现代文阅读(20分) (共3题;共20分)5. (4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甲】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乙】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1)选文【甲】和选文【乙】画线处分别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2)请任选一个人物说出其主要性格特征,并结合一个情节简单说明。 6.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读书朱光潜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我所指的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 , 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谈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_,_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因此,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初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土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1)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第段中作者认为“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段横线的空白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4)请简析第段画线的句的作用。 7. (8.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魏得强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 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事件心理反映女儿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爸爸想教育女儿爸爸捡回瓶子女儿_女儿_爸爸惭愧(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第段中划线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4)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三、 古诗文阅读(19分) (共3题;共19分)8. (4分)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_和_。 (2)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A .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B . 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C .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D .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魅力。(3)你认为诗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能够表现出黄四娘家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 (5.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谷有祖 , 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原谷:人名。舆:手推的小车(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欲捐之(捐献)B . 谏父曰(劝说)C . 汝何以收此凶具(因为)D . 汝何以收此凶具(不吉利的)(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B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C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D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4)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0. (10.0分)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所描绘的雪景特色。甲:_乙:_(2)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划线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B . 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C . 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D . 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3)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A . 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B . 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C . 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D . 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四、 作文(40分) (共1题;共43分)11. (4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诚实这美德要用行动诠释请以做个诚实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共4题;共18分)1-1、2-1、2-2、3-1、4-1、4-2、二、 现代文阅读(20分) (共3题;共20分)5-1、5-2、6-1、6-2、6-3、6-4、7-1、7-2、7-3、7-4、7-5、三、 古诗文阅读(19分) (共3题;共19分)8-1、8-2、8-3、9-1、9-2、9-3、9-4、10-1、10-2、10-3、四、 作文(40分) (共1题;共43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