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255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6分)1.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河曲智叟/亡以应。B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C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D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 . 坦荡如砥 争妍斗艳 震耳欲聋 不言而喻B . 一泻千里 纵横决荡 忍俊不禁 刻骨铭心C . 贯穿始终 潜滋暗长 不折不扣 因地制宜D . 盘虬卧龙 一如即往 略胜一筹 藏污纳垢3.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东临碣石_次北固山下_未若柳絮因风起_陈太丘与友期行_下车引之_学而不思则罔_不逾矩_人不知而不愠_4. (6分)写出词语的古义今义:城:古义:_今义:_池:古义:_今义:_5. (5分)游高梁桥记(袁宏道)作者_,_代文学家,字_。6. (7分)(2013宿迁)默写古诗文芳草鲜美,_。_ , 直挂云帆济沧海。晴川历历汉阳树,_。_ , 恨别鸟惊心。萧鼓追随春社近,_。了却君王天下事,_。他山之石,_。独学而无友,_。三峡中“_ , _”两句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7. (11分)某中学九年级(4)班准备开展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在此次活动中你被推选为主持人,请给该活动写一个简要的开场白。 (3)晓明同学在“我在磨炼中成长”的校级演讲比赛上忘词了,最终只得了个鼓励奖。晓明对此事难以释怀,总是很烦恼。如果你是晓明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他? 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8. (2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檎,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之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 饥甚。我兵穴舟窒枷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注】脔(luan):切割成小块。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铷:败絮。蹙(cu):逼近。主后:此处指继承人。去一锸(cha):挖走一锹土。几希:很少。醢(Mih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B . 倭寇绍兴(盗贼)C . 乡人冬姚长子(以为义)D . 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4)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 9. (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 , 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闲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揽其袂 , 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王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注】宥:原谅、赦罪。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端:古布帛长度名。闲年:隔年。袂:衣袖。推:推举,褒奖。(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盗者自言改过 _或问其故 _人代担行数十里 _遂使人推之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_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10. (17分)阅读下面这则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太丘舍去(舍弃)B .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C . 伋辞谢之(致谢)D . 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B . 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C . 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D . 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4)甲、乙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你从这两个故事中还得到了哪些启示?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6分)1-1、2-1、3-1、4-1、5-1、6-1、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7-1、7-2、7-3、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8-1、8-2、8-3、8-4、9-1、9-2、9-3、10-1、10-2、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