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218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请选出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 他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B . 新茶配上清纯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 , 不同凡响。C . 这所谓的收藏家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D . 他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学校决定在12月份左右召开图片展览、学术研讨、正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B . 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C . 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D . 去年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快递暂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 (2)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 (4)山水之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 (5)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 (6)子在川上曰:“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来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8)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yo ro_。将受到历史zh ci_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那诸圣诸佛的bi tin mn rn_,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的,jin b rng f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 (1分)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画线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 , 令你_,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 , 更用她的_;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6.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家无井而出溉汲_及其家穿井_有闻而传之者_丁氏对曰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注:年华)与时驰,意(注:意志)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对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又相天子 相:相信,信任B . 德行宽裕 宽裕:宽大,宽容C . 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D . 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 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2)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是( ) A .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B .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C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D .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3)对两篇短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B . 诫子书用语精炼,短短86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的清清楚楚,可谓言简意赅、字字千金,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彰示了他处世的保守谨慎。C . 从周公诫子可以做一个引申的理解,就是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D . 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现在来说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朱光潜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节选自朱光潜谈美)(1)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2)第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4)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B . 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C . 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D . 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9. (20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江大红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要求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16岁以下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年的不到1/3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此外,香港理工大学有调查发现,近30%的青少年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专家们认为,处于身心发育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首先,注意力不集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手机上过多、过猛、过滥的信息轰炸,无法持续和深入的“浅阅读”不利于大脑海马区的发育,对长期记忆不利。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比成人更明显。其次,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影曾对2000多名1018岁的青少年做过一项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调查。她发现,“用电子产品来干什么”与其产生什么影响密切相关。相对来说,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不太容易导致问题;用来打游戏则会大大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智能手机将游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让玩游戏变得更容易,这无疑会增加部分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李新影说,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能扩大青少年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手机移动互联网也增加了青少年儿童接触各种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机会。经常接触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儿童,相对更具攻击性,耐心也更差。(摘自生命时报2015年4月,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请分析第段中划线词语“可能”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4)结合选文内容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 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提高就是因为他们近距离用眼和缺乏户外活动。B . 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只会影响人的视力,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其他伤害。C . 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对儿童和成人的注意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D . 用电子产品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5)读完选文后,请你对合理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建议。 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2011河南)任选一题作文。(一)题目:怀念 的日子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记者问:你最想和哪个后卫合作?姚明说:这个名单很长很长。有时候你不能挑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要求: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请根据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辨人物】第二天早晨,我又到了平台上,A已经在那里了。他一看见我,就走到我面前来。“教授,”他对我说,“您愿意今天去作一次海底散步吗?” 语段中A指的是谁?(2)【讲故事】 根据画面,写出“诺第留斯号”在航海中经历的一个故事。(3)【谈理解】这场面只是瞬间的事。鲨鱼掉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船长忽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扑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语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船长怎样的品质?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3-6、3-7、3-8、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1、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6-1、6-2、6-3、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8-4、8-5、9-1、9-2、9-3、9-4、9-5、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10-1、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