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211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震悚(sng) 荒谬(mio) 溃(ku)退 锐不可当(dng)B . 要塞(si) 惊骇(hi) 歼(jin)灭 惟妙惟肖(xio)C . 俨(yn)然 接济(j) 诘(j)问 差(chi)使D . 阡(qin)陌 匀称(chn) 寒噤(jn) 仄(z)歪2. (2分)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A . 传播 恪守 规则B . 传承 保守 规则C . 传承 恪守 准则D . 传播 保守 准则3.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讯,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证明。B . 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C . “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了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D . “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4. (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句中划线的“承载”是动词,“持久”是形容词,“最”是副词。)B . 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句子运用了对偶、反复的修辞方法。)C .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句中【】处应用的标点符号是分号。)D .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这个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去掉“尤其”或“更”。)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5.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B . ”暗”有断续、隐终酌含义琢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C .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D .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事实证明,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B . 要做到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必须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C . 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都是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D . 第段中“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运用比喻修辞,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E . 我们如果不对自己做出高质量的总结,就会成为思想上的懒汉,惯于照猫画虎。7.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女娲补天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是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擎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擎天的柱子被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撞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的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只脚,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剩下来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堵住了洪水。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 (2)天是被谁弄破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选文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8. (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_不蔓不枝_香远益清_(2)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B . 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C .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D . 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9.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有删节)【乙】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 , 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选自史记李广传,有删节)【注】为二千石:做年俸二千石这一级的官。汉代的郡守、郎中令等都属于这个等级。讷口:说话迟钝,口拙。阔狭:指上句所说在地上画的军阵图中,有的行列宽,有的行列窄。悛悛:老实厚道的样子。小路。(1)下列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二千石四十余年 皆为尽哀B .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C . 广之将兵 晓雾将歇D . 其李将军之谓也 独行其道(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4)比较阅读本文和周亚夫军细柳,回答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周亚夫被文帝评价为“真将军”,你认为这样的评价适合用在李广身上吗?请结合两文的内容阐述理由。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0. (7分)按要求填空。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3)爱上层楼,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 (5)后值倾覆,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6)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一句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想象了团聚后的情景。 (7)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设喻,描写边塞雪景的诗句是“_,_”。(8)文以传情,诗以明志。孟子“富贵不能淫,_,_。”讴歌了“大丈夫”的傲然风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覆千万间,_。”彰显了杜甫的济世情怀卜算子咏梅)中“_,只有香如故”正是陆游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9)古诗同中有许多含有乐器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摘编自早春的风筝)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摘编自网络)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摘编自中清明民俗有改动)(1)材料一盒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人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3)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12. (1分)填空 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_。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_”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_”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13. (10分)名著积累。 选段一: “没有用处!”【甲】 激动地回答,“那么,先生,您认为由我收集起来,这些财富是丢了吗?照您来看,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物是为我自己吗?谁告诉您说我不会好好地利用它们呢?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的人,有被压迫的种族吗?有无数要救济的穷人,要报仇的牺牲者吗,您不明白吗?”( )选段二: 【乙】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 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 )选段三: 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丙】明白了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1)以上三段选文分别出自哪部名著?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相应的括号。A 红岩 B海底两万里 C骆驼祥子(2)选文中的人物分别是: 【甲】_【乙】_【丙】_(3)请根据选段一中人物的语言,概括叙述一个能够证明他言行一致的事例。 (4)如果【甲】要用收集的财富资助他人,你建议资助【乙】和【丙】中的哪一位?并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请就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两部作品任选一部,写读后感。不少于3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5-1、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1、6-2、6-3、6-4、7-1、7-2、7-3、7-4、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8-1、8-2、8-3、9-1、9-2、9-3、9-4、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1-1、11-2、11-3、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12-1、13-1、13-2、13-3、13-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