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学情了解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203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学情了解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学情了解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学情了解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学情了解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B . 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C . 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确定在上海举行,是由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上大显身手,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D . 郎朗演奏的钢琴曲真是太神妙了,我不仅听得入了神,而且其他的听众也都陶醉了。2.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B . 一年一度的“黑五”网购高潮(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被称为“跨界版双11”。C .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孩子的天才诗歌,让我们为之惊叹!D .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日前公布了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3.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o ling_的响着。水藻真绿,把终年zh x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ji mo_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jng m_、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病树前头万木春。 (2)差之毫厘,_。 (3)“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_,思而不学则殆。 (5)峨眉山月半轮秋,_。 (6)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7)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 四、 外国名著 (共1题;共7分)5. (7分)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处。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A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选自简爱)简爱的作者是_,A处的人物是指_。(2)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 (15分)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七年级每个班要召开一次“好读书,读好书”主题班会。你作为班里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准备活动阶段,同学们围绕着“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在班会上进行专题发言的材料。【材 料】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 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 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尤其是名著为很多人反复阅读,已经成为当代人共同的文化素 养,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主要信息一:主要信息二:(2)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家名言,让同学们进行仿写练习,在班会上进行分组比赛。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读书为内容,写两句话。【例句】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你的仿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3)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上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班会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就“网上阅读”问题展开讨论。请你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网上阅读”的理解。【材 料】 “网上阅读”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浏览。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阅读,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第二,检索。按照“提出搜索任务 确定检查标志选定检索工具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的程序搜寻查阅信息。第三,下载。把所需信息从网上下载,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 引等存贮处理,使之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 步查阅。此外,还有网上讨论、交际等。“网上阅读”的意思是: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阅读观沧海,完成各题。观 沧 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以“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表,表达了诗人_。(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8.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 , 搢绅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增戍:增加防守兵力。格:搁置。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抗疏:上书直言。曹:辈,等。(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武备宽弛 , 东南尤甚(松弛)B . 留以旌直臣(表彰)C . 人服其先见(佩服)D . 请毕其说(毕竟)(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B .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C .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D .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2)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10.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能和谐。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绝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_,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1)根据文意,将文章第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18个字以内) (2)阅读第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 (3)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11. (2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特殊的旅行那天的开头是一部公路片。宽阔的热尔草原,有穹顶般的青空。长长的风偶尔会断掉,冬草场的长草浪就挺起身来。从甘南进入四川阿坝的高原,眼前绿色柔和的风光浑然不似青海藏区。公路颠簸,我们一路摇摇摆摆,穿过一个接一个的草场、湖泊、湿地。终于,看到了柏油路面,车里人一阵欢呼。Bee Gees在唱,车开得平稳,下午的高原阳光来得热烈。远远看见前方有个分岔口,柏油大路旁有条坑洼小土路。一个藏族男孩站在岔路口。我们的车速很快,一会儿就到了男孩的身旁。男孩对着我们的车打着手势。“怎么啦?”“前面没有路。走那条。”男孩用不熟练的普通话说,用手指着那条土路。我们都抬眼看了看两条路,看到前方继续快速向前的几辆车。路面区别太大了,这使得我们几乎没怎么思索,就下了判断。踩了油门,我们继续沿着大路走了下去。后视镜中,男孩没有表情地看着我们远去。然后他又转向下一辆高速驶来的车。车开得飞快,音乐的声音很大。但这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分钟。前方五百米处的弯道出现了一个尽头,路面在一条河边消失。这是新的路,桥还没有开始修。音乐被狠狠关掉,车和人有一瞬间的静止。我回想起来,那时我的胃像是被剧烈抽打了一下。阳光燃烧着我的脸。我已经走了五万多里,从没有过这种生理反应。车里每个人都没有去看另一个人。车在宽阔的路面上一下子就掉了头。我们之前的车,之后的车。纷纷掉头。那些宝马,那些别克,那些桑塔纳,那些越野车。那些川A,那些渝A,那些粤A沉默中车重新回到了男孩身边。我们停了车,给男孩递上水果和糖果,很大声说了谢谢。阳光打着,风吹着,男孩站得久了,嘴唇开裂得厉害。掉头的车多数并不停下来,为着赶路,立马拐向土路。接着来的车聪明如故,一辆接一辆固执地沿大路飞驰下去。这一个镜头,在灿烂阳光中反复重放,那么多来自城市的车。这个下午充满着震惊了我自己的黑色幽默。在我们的后视镜中,男孩依旧徒劳地挥手,解释。但每一辆车注定了要经过他两次。(1)文章题目为“特殊的旅行”,请说说这趟旅行的“特殊”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我回想起来,那时我的胃像是被剧烈抽打了一下。阳光燃烧着我的脸。接着来的车聪明如故,一辆接一辆固执地沿大路飞驰下去。(3)文章中多次写到“音乐”,请说说“音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意,对“男孩”这一形象作赏析。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就是舞台,在每一处盛开。每个人都在饰演着不同的角色,都在用炽热的心演绎共同的精彩。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用自信和热情主动出击,才能成为舞台的主角,释放最美的光彩!请以 “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3-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4-1、4-2、4-3、4-4、4-5、4-6、4-7、四、 外国名著 (共1题;共7分)5-1、5-2、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1、6-2、6-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8-1、8-2、8-3、8-4、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9-1、9-2、9-3、9-4、10-1、10-2、10-3、11-1、11-2、11-3、11-4、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