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164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冀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冀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徙(x) 抟扶(zhun) 齐谐(xi) 北冥(mng)B . 修睦(m) 矜寡(gun) 兑命(du) 嘉肴(yo)C . 骈死(pin) 外见(xin) 一石(dn) 食马(s)D . 广厦(sh) 布衾(qn) 丧乱(sng) 挂罥(jun)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侏儒 咫尺 不容置疑 苍海桑田B . 憔悴 翡翠 妄自菲薄 众目睽睽C . 蓬篙 奥秘 慷慨大方 颤颤巍巍D . 睥睨 禁锢 冥思遐想 正襟危座。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傅雷先生苦心孤诣 , 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B .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C . 元宵节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下来,周而复始 , 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D . 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4.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截至3月31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B . 中国在未来10年中能否继续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C . 最近,西方国家以防止不让叙利亚发生人道主义灾难为幌子,开始谋划制裁叙利亚。D . 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蒲、采百草等习俗在温州民间广为流传。5. (2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 A . “我家的”后面B . “我家的”前面C . “我家的”左面D . “我家的”右面6. (2分)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棵野百合灿然地开着,在清晨的谷中,它和着露水绽开,完全无视于别人的欣赏,。在盛开的一朵下面,垂着四个蓓蕾,继第一朵的开放与凋落之后,第二朵也将接着开放、凋落。接着第三朵、第四朵是的,它们将连续着在荒芜的谷中奉献它们洁白的芳香。不管有没有人经过,不管有没有人了解。这需要何等的胸襟!我不由想起孔子所说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A . 气质高贵、神韵天然心情不觉变得十分激奋壮烈B . 气质高贵、神韵天然一丝凄婉之情不觉萦绕心头C . 沉默、孤独、而又超越一切心情不觉变得十分激奋壮烈D . 沉默、孤独、而又超越一切一丝凄婉之情不觉萦绕心头7. (2分)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A . 飘在脸上,凉沁沁的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 凉沁沁的,飘在脸上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 软绵绵的,飘在脸上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 飘在脸上,软绵绵的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8. (2分)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 A . 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B . 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C . 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D . 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9. (2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天干,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吴均与施从事书【注释】汉:银河。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春罗:一种爬蔓植物。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请选出下面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风雨如晦(黑夜) 寒树(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B . 嘤嘤成韵(动听的韵律) 晓雾将歇(消散)C . 轩邈(形容词作动词用,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千翼竞来(竞相)D . 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这里指鸟鸣)(2)请你从甲、乙、丙三篇文章中,分别找出一句描写静景、动景的句子,填入下面表格。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答谢中书书静景_动景_(3)翻译下面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绿嶂百重,清川万转。(4)请找出对三个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与施从事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B . 与朱元思书 体现了作者不追慕名利,愿回归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的生活。C . 答谢中书书运用了多角度描写方法,从视觉、听觉表现景物的色彩、声音;动静结合,充分表现了自然的美好,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D . 这三篇文章是写山水的名篇,都描绘了如下景致:蝉转猿啼,鸡鸣鱼跃,山高树茂,水清竹美。(5)请你着重理解甲乙丙三篇文章的划线句子,对于作者在文章里所表达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你有什么感想,请思索后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0. (1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注释】河东解:即河东解县。菽;豆类的总称。 佣直:指劳务收入。 贞惠:此指廉洁。役:差遣、使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侠躬履俭素为官市马乃悉罢之谓诸牧守曰(2)下列句中与“侠亦不以入私”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B . 以土砾凸者为丘C . 祭以尉首D . 以其境过清(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裴侠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以前专门给郡守捕鱼打猎的人,都被他撤消了。B . 文中引用老百姓的歌谣,是从侧面赞美裴侠的廉洁奉公,是世人的楷模。C . 裴侠之 所以被称为“独立君”,是因为太守将他“别立”,与其他官员分开。D . 此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裴侠的事迹;二是世人对裴侠赞美和太祖对他的赏识。(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11.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注释】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厨:纱帐。东篱:采菊花的地方。暗香:菊花的幽香。黄花:指菊花。(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_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_的情感。 (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兼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_的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字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描绘写出了词人_的形象特点。 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12. (9分)默写。闲来垂钓碧溪上,_。(李白行路难)安得广厦千万间,_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_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_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结庐在人境,_。(陶渊明饮酒)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忠心耿耿的句子是:_ , _。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3. (20分)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小题。又到麦浪翻滚时周霞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 , 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有删改)(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3)“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_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_(4)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段或第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5)“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_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_(6)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段或第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4. (10分)学校开展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1)你会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南通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平台?(至少写两种) (2)开展“爱国主义朗诵会”时,一位同学刚朗诵完枣核,另一位同学接着朗诵最后一课,请你为二者写一段串连词。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请以“阳光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写成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1、2-1、3-1、4-1、5-1、6-1、7-1、8-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9-1、9-2、9-3、9-4、9-5、10-1、10-2、10-3、10-4、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11-1、11-2、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12-1、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3-1、13-2、13-3、13-4、13-5、13-6、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14-1、14-2、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