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095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酷肖(xio) 睥(b)睨(n) 油光可鉴(jin)B . 挑衅(xn) 迁徙(x) 颔(hn)首低眉C . 清冽(li) 祈(q)祷 相形见绌(ch)D . 缄(jin)默 蓬蒿(o) 樯倾楫(j)摧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安详 喧嚷 一代天娇 红装素裹B . 怡情 聒噪 心无旁骛 不屈不挠C . 撩逗 蓑衣 断章取义 舐牍之情D . 佝偻 逞辨 重蹈覆辙 刻骨铭心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关键是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B . 陈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C .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而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D .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B .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C .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D . 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5. (2分)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A . B . C . D .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6. (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对下列划线词在文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惟吾德馨(这里指德行美好)B . 可爱者甚藩(多)C . 可以调素琴(调弄)D . 不蔓不枝(藤蔓)(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 无丝竹之乱耳C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 . 何陋之有(3)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是有功名的人)。B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弦乐器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C . 莲,花指君子者也。(翻译:莲花是花中的隐士。)D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你很多了。)(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B . 两文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操。C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活着称述功德的文字。D .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7. (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_、_三层意思。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诗人悠然的心境。B . 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C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D . 诗人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无欲无愿的心境。(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8. (8分)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参与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人们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节日:_B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忂千里明。节日:_(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它从汩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3)【节日习俗】鸡年将尽,狗年将至,马上又要过春节了,在传统习惯中,我们乡间都有写对联的习惯,有一副对联的上联是:春回大地金鸡唱下联:_五、 默写 (共1题;共8分)9. (8分)古诗文默写。 (1)_,思而不学则殆。 (2)_,白雨跳珠乱入船。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运用比喻的修辞阐明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边塞诗往往从大处落笔,以写奇情壮景见长。王维的使至塞上用“_,_”描绘了塞外雄浑壮美的风光,巧妙融入了作者的孤寂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_,_”描绘了塞外瑰丽装病的雪景,传达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95分)10. (7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忽略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看。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_(豪 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_(艰 坚)定和信心。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了紫罗兰的生长,那些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句话: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_(历 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看。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1)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汉字填写在横线上。_(豪 毫)不吝啬地 _(艰 坚)定 真_(历 厉)害(2)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4)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或短语,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5)文段11中,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怎么看待孩子的满分?她们的区别在哪里?(6)文章最后一句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7)通读全文后,写出文章的结构特点。(8)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9)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汉字填写在横线上。_(豪 毫)不吝啬地 _(艰 坚)定 真_(历 厉)害(10)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1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12)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或短语,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13)文段11中,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怎么看待孩子的满分?她们的区别在哪里?(14)文章最后一句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15)通读全文后,写出文章的结构特点。(16)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11.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微阅读”似乎一下子火了起来,讨论的人也很多,杂七杂八的话语夹杂其间,好像是微阅读就是很低层次的阅读,算不上是深度阅读。猛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但仔细想想,可能这不仅是一种误读,更是对阅读的理解有点偏差。在“百度百科”上,对“微阅读”的定义是: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代表微阅读。等车时,习惯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喜欢戴上耳机“听”小说;陪老婆逛街,看电子书打发等待的时间,如果有这些行为,那说明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阅读的忠实执行者了。当然,这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微阅读,在我看来,却大有讨论的必要,微阅读所表现的形式固然是短、快,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甚至于跟阅读专家的阅读理念相比,也不差,也有深度。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跟书友赵国栋兄聊天,他说他的女友总觉得他读文艺的书,不读实用的书,就是吊儿郎当,甚至是一种不务正业。拿这种态度来说微阅读也是合适的。之所以这样说,或许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微”的缘故。但这个“微”是相对于宏大的一个概念,微,细小,那种日常,却也是阅读的一部分,假若我们把阅读切割成不同的种类,肯定会发现,阅读的分类固然可以多元化,但到底掺杂了很多有意味的东西,即便是微小,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微小,也能见证大千世界。微是精华,是对世界的仔细观察,这就好像日本的文化,在大家都向往宏大叙事的时候,对细微生活的关注却同样精彩。另外,细微主义的流行也说明了对细微生活的关注是大有必要的。在文学上,法国作家菲力普德莱姆被称为“细微派”大师,他的宗旨是“细微之处见乐趣”,在选材上关注细小题材,其第一口啤酒曾获得1997年度“格朗古西耶大奖”。有比较认为,“细微主义”首先体现在篇幅上,德莱姆作品的典型长度译成中文大概千字以内,颇像中国明清的尺牍小品。法国评论界常常提及德莱姆继承了普鲁斯特的传统,二者的确都够“细腻”,但是普鲁斯特能把一块小玛德莱娜点心铺衍成洋洋万字的篇幅,是以繁复为美,德莱姆却是该收手时就收手,是以简洁为务。那么,这一种“微”,在我看来,也很有价值。在阅读这回事上,不同的人群具有的阅读口味很显然也是有差异的,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就好像莫言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他的好评还真是如潮,没读过他作品的人一定去读一下,作品一定得收进语文教材中去,莫言一下子成了文学大师。但“诺奖”不过是代表了一种文学标准,如此对待,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方式,毫不客气地说,如此跟风才是浅阅读,是对阅读文化的一种反叛。我倒觉得对肤浅的读者而言,不管其阅读的方式如何,阅读的内容怎样,因为识见的不高,自然是只要读到时髦作品就觉得遇到了文学大师。对这样的读者,我想,也只能站在旁边笑笑,不忍破坏他心中的偶像,到底是阅读的内容差一点好一点关系并不是很大,只要是一直走在阅读的路上,想来早晚会抛弃那些肤浅的作品。由此我想到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看到这样的态度,真是觉得好笑。自从两年前关注微阅读以来,一直觉得微阅读在这个时代很有必要。这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对阅读文化的不同理解,也可能是对这个文化消费时代缺乏应有的识见,总会拿老眼光看新问题,自然看不出多大的名堂。(原载现代阅读2015年第4期)链接一:浅阅读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浅阅读的消费指征是:快速、快感、快扔,与传统阅读相比,它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它符合大众流行文化的一切基本品质,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工业化的大生产所带动的浅阅读虽然为人所诟病,但它的出现和流行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摘自搜狗百科,有改动)链接二:微阅读微阅读令我们摆脱了许多生活中的“垃圾时段”。我们不再需要用玩手指头来消磨等候的时光,任何场合、任何时刻,我们都能掏出一只小仪器,轻松地营造起只属于一个人的阅读空间。这种“闹中取静”的心境其实相当怡然自得,不过这种心境不知道何时会被打断,何时才能继续。所以,我们的思维得像Windows7那样擅长窗口切换,又得像移动硬盘那样拥有超大记忆体。(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链接三:相关评论微阅读主要传递信息,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也与现代人“开机化生存” 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文本的短小、迅捷营造了一种令人备感舒适的微阅读氛围。但是微阅读只是提供了过去没有的一种阅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文本,也不能替代其他阅读方式。微阅读不仅普遍深入认知能力尚不广泛的青少年群体,更以高科技赋予的“便利”和“海量”渗透到都市人业余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微阅读不是一种颠覆,而更像一次推动,或许,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可成为激发新文体的动力。今天的“微阅读”,或许会催生“唐诗”类文体,留下当代的生活记忆,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当下在“微阅读”盛行之际,有人因其对经典文学作品支离破碎的阅读表示不满,其实不然,“微阅读”往往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广泛普及与提升,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朋友圈、公众号等方式,阅读专业人员对各种经典进行观点摘要深入浅出的诠释,这种类似导读的形式满足了一些文化层次相对不高的人群对国学经典的仰慕与求知欲望,更让传统经典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接近读者,即传统经典以微小阅读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摘自网络,有改动)(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借短消息、网文等随时随地进行的快餐式阅读就是真正)的微阅读。B . 微阅读等于浅阅读是一种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微阅读也是深度阅读。C . 作者认为对细微生活的关注是大有必要的,以简洁为务的“微”,也很有价值。D . 微阅读因表现形式短、快,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微”,忽略其内涵却包罗万象。(2)下列对“微阅读”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微阅读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阅读方式,值得推广。B . 微阅读将催生“唐诗”类文体,留下当代生活记忆,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C . 微阅读使思维像Windows7那样擅长窗口切换,像移动硬盘那样有超大记忆体。D . 微阅读可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广泛普及与提升,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3)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的原因。 (4)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材料链接一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与传统阅读相比,它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5)“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作文: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和寻找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寻找;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寻找;有时拼命寻找,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寻找成了一种向往、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6-1、6-2、6-3、6-4、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7-1、7-2、7-3、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8-1、8-2、8-3、五、 默写 (共1题;共8分)9-1、9-2、9-3、9-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95分)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1-1、11-2、11-3、11-4、11-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