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001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32分)1. (8分)多音字注音组词:横:_。膏:_。2. (2分)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 . 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B . 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C . 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D .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心连心”艺术团到来的消息传开后,街道里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了出来。B . 当校车事故的风波不断袭来时,令国人看到了一群群良心泯灭的丑脸。C .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D . “中国川味火锅店”开张后,陈全德选择了诚实稳健的经营方式,薄利多销,坚决不为高额利润铤而走险。4. (2分)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褶皱(zh) 劫难(ji) 骨骼(g)B . 遗骸(hi) 蟾蜍(y) 撞击(zhung)C . 两栖(x) 深渊(yun) 鸟臀(tn)D . 追溯(su) 衍射(yn) 溅到(iin)5. (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车轮_,时代潮流_,历史只会眷顾_、_、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A . 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坚定者 奋进者B . 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奋进者 坚定者C . 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坚定者 奋进者D . 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奋进者 坚定者6. (2分)_ ,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_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A . 由于所以B . 虽然但是C . 尽管还D . 不但而且7. (2分)选出缩句正确的一项( )。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A . 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B . 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C . 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D . 任何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8. (2分)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对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B .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C .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D .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9. (3分)对本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写作特点归纳正确的是( )A . 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他们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逐步走进文学的大门。B . 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用文学的语言来阐述文学描绘文学的手法。课文第二部分中的“你”指代文学,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C . 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情感。作者是当代散文家诗人,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和感受。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文学,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爱和信赖,由此转化为亲切的语气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来爱不释手,备受鼓舞。D . 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体现了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高超水平10. (4分)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谁是英雄,战场上摧枯拉(xi)_、横渡长江的是英雄,医学上中西结合、颇有(jin) _树的是英雄,运动场上技压强敌、摘金夺(ku) _的是英雄,科研当中(dn) _精竭虑、攻关克难的是英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都是英雄。11. (3分)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_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_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_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有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_二、 综合题 (共1题;共2分)12. (2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问题。【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B】人一生的时间表(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项目吃饭、睡觉学习、工作娱乐休闲交通做家务其它年限29年18年12年6年6年1年占比40.3%25%16.7%8.3%8.3%1.4%(根据新浪网材料整理)【C】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路很长。而回来是,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是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有删改)(1)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逐一概括。(2)指出材料C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比较材料A与材料C画线句主要表达方式及效果的不同。(4)请结合材料A与材料B,联系生活实际,分别谈谈你得到的启示。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13. (20分)关于茶文化的主题阅读。材料一:中国茶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其中,名优茶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之,条索松、嫩度差、锋苗少、色泽涩、香气淡、滋味杂、汤色浊,是劣茶。有了好茶,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据试验,93C、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中国是茶的故国。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 0 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材料二:饮茶的发源时间(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 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材料三:唐元稹 一字至七字茶诗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解读赏析: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1)下面这句话是从材料一中抽取的,请你还原到文中去并说明理由。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若在茂林修竹、空谷幽兰的环境中,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便会进入一种乐而忘归的境界。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一失乐趣。“应放在段后,因为。(2)请分析材料一中第3自然段划线句中加点内容的各自作用。(3)阅读材料二和三,说说你的探究发现。14. (7分)阅读民以“食”为天,回答下面小题。民以“食”为天俞水生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精神上的美感和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莱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粤莱、川莱、鲁莱、淮扬莱、浙菜、闽莱、湘莱、徽莱被称为“八大菜系”。不同的莱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譬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莱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莱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成的习惯。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莱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最佳味道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既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的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 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对“吃什么”和“怎么吃”讲究起来。显然,这已不单是为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健康、长寿而吃了。(1)下面对本问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B . 中国饮食内容单一,蔬菜和水果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是成不变的。C . 与西方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菜生而鲜,食分而餐”,而不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D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仅仅是满足于吃饱、吃好,对“吃什么”和“怎么吃”并不讲究。(2)下面说法与原问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精神上的美感和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B . 中国南北方汉民族基本的饮食结构是由人们的喜好决定的。C .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D . 中国饮食的美味,在于把食物的本味与配料和调料相调和,使之达到中和之美。(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B . 第自然段采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中国人不喜欢把含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起的饮食习俗。C . 第自然段“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句中划线词“相对的”不能删除,否则会影响原文的意思。D .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15. (4分)(2014柳州)现代文阅读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老头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痕行为”。“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 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 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 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施梅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选自知识窗,有删改)(1)下列关于动物“印痕行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直接印象造成的。B . 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C . 对动物的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D . 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应的印痕行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 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这就是印痕行为的表现。B . 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C . 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更愿意与由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D . 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饲养员工作时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这是为了避免出生的熊喵宝宝对人产生印痕。(3)下列对文段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B . 本文由“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说起,可以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C . 第段中,“目前”“据估计”“可能”等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D . 第段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物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应的印痕。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3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二、 综合题 (共1题;共2分)12-1、12-2、12-3、12-4、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13-1、13-2、13-3、14-1、14-2、14-3、15-1、15-2、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