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797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1.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独坐幽篁里,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_,_。_,_。(4)木兰诗中反映出木兰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迅速,同时烘托出木兰威武、矫健的形象的诗句是:_,_。 (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_,_!”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2. (7分)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_;【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是_和王质。(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3.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城威王彰 , 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 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彰:曹彰。膂力:体力。课:督促。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搏斗)B . 何足贵也(珍贵)C . 将十万骑驰沙漠(率领)D . 被坚执锐(通“披”,穿着)(2)对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B . 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C . 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D . 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4)对于曹彰好武,为什么太祖曹操起先制止,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侯?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 , 与武决去。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亡:同“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同“现”,呈现。春秋:年纪。夷灭:被杀。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亲近:皇帝的侍从。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衿:衣襟。决:同“诀”。(1)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陵见其至诚A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 . 不能指其一端C . 安陵君其许寡人D . 其可怪也欤(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3)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丁辉我们中国人是有“关心”下一代的传统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经常给青少年的阅读设置壁垒就不难感知,比如“少不读红楼”之类。后来又有人说,“少不读鲁迅”。我初听这句话,内心里真的是“咯噔”一下子,觉得这句话是点中了鲁迅思想的某些要害的。我要算是鲁迅的资深读者了,但就像鲁迅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书可能比谁都多,却反对年轻人读中国旧书,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那么,“少读鲁迅”的危险究竟在哪里?似乎不必为尊者讳,鲁迅终生习惯于从阴暗面去看人、看事。有人说这跟鲁迅阴暗的童年记忆有关,这些姑且不论。总之,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思想方法成就了鲁迅。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最近比较了鲁迅和胡适,说“病情是鲁迅看得透,药方是胡适开得好”。胡适的“药方”好不好尚可存疑,但鲁迅于中国的病情“看得透”,我想应该是“拥鲁”派和“反鲁”派都愿意承认的,可以说鲁迅的魅力正源自他对中国问题或曰“中国病”的揭示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鲁迅深刻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正是源自他对“中国病”的“诊断”全面而深刻。鲁迅是背负着虚无与绝望的重担起而行动、斗争和反抗的,就像古希腊神话里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明知道是徒劳,却周而复始,永不止息。鲁迅说:“我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此。要青少年“读点鲁迅”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历史,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因此,我对“读点鲁迅”是没有意见的。但对青少年读“太多”的鲁迅却每每心怀疑虑。我的想法是,青少年尚处在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如果青少年承负不了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当一个少年人读鲁迅足够多的时候,世界就有可能在他眼中变得无一可亲,无一可信,亦无一可爱,从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这样,岂不“于国于家无望”,“生意尽矣”!鲁迅本人亦多次声明自己的作品“太黑暗了”,明确表示不愿意青年受这种“黑暗”的影响。(1)作者对阅读鲁迅作品的看法是:既 , 又 (2)作者在文中说“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如果把这一句中的“最起码”和“部分”删去,与作者的原意有什么差异?(3)请辨识文中画线句的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4)作者说“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有人不赞同这个看法。我们初中课本里有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鲁迅作品,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家园如梦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满头白发。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 , 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母亲还会为我采摘那些新鲜的三月莓。母亲的身影呈现在眼前,逐渐缩短母子间的距离。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闪耀一串串累累的爱。屋右的古风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一回地爬上树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杈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 , 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出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那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远隔一方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快乐;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有您自己的寄托!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1)给划线字注音。_涟漪眸子(2)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件牵动乡愁的事,请用简洁语言概括。(3)作者在描写父爱与母爱时,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和好处?(4)谈谈文章最后一段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7. (3分)综合性学习。(1)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面对联。上联:反动势力 求神拜佛失自信下联:民族英雄 _(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唱响了一曲高亢激越的“脊梁颂”。下面的一段话也写到了“中国的脊梁”,你知道是赞美什么人吗?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见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选自鲁迅这个和那个)答:_(3)下面是选自网名为“幽暗月影”的网友于2011年2月8日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中的一段话,题为“再谈鲁迅和中国人的脊梁”,请阅读并谈谈你的理解。鲁迅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中国的脊梁,代表了有思想、有良知的所有中国知识分子,鲁迅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浓缩!中国人不讲鲁迅讲什么?答:_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1-1、1-2、1-3、1-4、1-5、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2-1、2-2、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3-1、3-2、3-3、3-4、4-1、4-2、4-3、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5-1、5-2、5-3、5-4、6-1、6-2、6-3、6-4、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7-1、7-2、7-3、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