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562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 (1分)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 下联:赏美文如_春风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2. (8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生活中总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心劳累。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间的绚烂,都将是一种令人振愤的希望。前方的路,仅管布满荆棘,而生命本真的意义,却使你永远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前行。错别字_改正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古诗文默写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其五)_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固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两章)报君黄金台上意,_。(李贺雁门太守行)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月亮”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如刘方平月夜中“更深月色半人家,_。”写出了更深夜静,月光倾洒人间;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中“永结无情游,_。”诗人能够邀来明月与自己影子一起饮酒,甚至与它们定下再次的约会;白居易望月有感中“_,一夜乡心五处同。”则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4. (3分)文言词语释义。 好鸟相鸣_猛浪若奔_窥谷忘反_5. (5分)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 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6. (7分)“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1)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家是_朝(朝代)的_ (人名)。(2)列举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3)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8. (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选自语文报,有删改)(1)请说出第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2)请分别说出林语堂和黄山谷对待读书的观点,作者对他们的观点持什么态度?(3)请结合段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二石兽并沉焉_ 尔辈不能究物理_盖石性坚重_ 求之下流,固颠_(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非木柿 安能辨我是雄雌B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以为顺流下矣C . 一老河兵闻之 无丝竹之乱耳D . 山门圮于河 求石兽于水中(3)翻译下列句子。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 (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 .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 . 这首词前九句 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 .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 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自从有纳兰容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就成为很多人心中水远的眷念。 “初见”固然很美,“又见”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美呢?又见花开,你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又品经典,你会经受到人性的洗礼;又遇故人,你会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你的“又见”,又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动和感悟呢?请将题目“又见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真实姓名;字迹工整、书面整洁;不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2-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1、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4-1、5-1、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6-1、6-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1、7-2、7-3、7-4、8-1、8-2、8-3、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1、9-2、9-3、9-4、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1、10-2、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